图为“智”者论坛现场
5月26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京举办2016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季——智能制造峰会,邀请各行业的智能制造专家,结合主题演讲、高端论坛、最佳实践分享等形式,与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近百位重要用户分享了创新的智能制造理念,探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制造实现路径。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开启了中国进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也代表着中国实业的强势回归。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制造业亟须可执行、可落地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向提质增效的目标加速迈进。
此时,施耐德电气推出了以生产运营管理和能源管理优化两大创新要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理念,以全生命周期提质增效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向《中国制造2025》规划方向发展,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标志着施耐德电气迈入“工业智造”时代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由智能生产管理和智慧能源管理两大系统有机构成,融合了行业洞察、透明工厂和数字化服务等专业能力。
其中,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凭借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三大技术支柱,可以帮助用户优化生产流程设计,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质增效并降低成本。
此外,施耐德电气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还可以广泛覆盖各个行业的能源优化需求,降低成本,减少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融合、透明成为了施耐德电气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独特优势。施耐德电气将跨专业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并且运用覆盖运营级、控制级、设备级的全系列配套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信息流的透明性与贯通性。
这样的优势特点,在施耐德电气一系列代表性的产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例如,施耐德电气的昆腾+ePAC(以太网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从内核起全面支持以太网,借助工业级的技艺提供更加透明开放的系统,可以最大效率地发挥系统协同能力,有效整合应用中的大数据采集,为实现工业云计算及智慧工厂奠定可靠基础和保障。再如,ATV御程和御卓系列变频器内置的网页服务器等服务功能,可以实现资产管理,以及工艺性能优化,并可通过提供实时在线数据和远程在线维护,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运营工具和更高附加值。
此外,施耐德电气认为,与其把智能制造看做一场革命,不如把智能制造定义成用户的自我进化,而在进化的道路上,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制造实现路径涵盖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先软后硬”的实施策略——通过对行业的深刻洞察,规划好生产和运营管理平台,打通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再进行硬件升级,进而实现智能化;二是通过“先医后药”的策略——确保工业用户在升级进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明确智能制造需求及实施痛点,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可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恰到好处地解决升级中的痛点和问题。
施耐德电气从2003年起开始在自己工厂进行智能化尝试,2007年全面提出透明工厂的概念和方案,经过多年的积累,施耐德电气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至自身的工厂并成功地开始服务用户。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表示:“施耐德电气希望以行业应用知识、精益生产能力、软件实施经验及雄厚的自动化积累等创新能力作为先导,不断吸收创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实现持续创新和持续改善。在这种导向下,施耐德电气提供给中国用户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用户应对当下紧迫的技术与成本挑战,还能够使其在中长期符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要求,向更卓越的水平不断迈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