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修路、建筑物升级改造,中国建筑商正在频繁签订欧美订单。
6月2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CHINCA)在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欧美订单合同额在过去一年出现飙升。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企业在北美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飙升了73.6%,其中房屋建造为业务主流,涉及交通改造升级的新业务趋势也开始浮现。在欧洲,电信类合同额快速增长,新签合同额增长42.4%,占到全部合同额的43.6%。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秘书长辛修明表示,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成为2015年度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十大市场。
总体市场占有率列各国之首
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年度完成营业额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8.2%,新签合同额2100亿美元,同比增长9.5%。65家CHINCA会员企业进入全球最大250家国家承包商榜单,并以17.2%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位列各国之首。
加速布局全球基建市场、打通资金瓶颈是重要举措,也是各国政府努力的方向。
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峰会决定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私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完善国际基础设施市场的融资运作机制。2015年土耳其安卡拉举行的B20峰会,强调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对解决融资瓶颈的重要作用,建议政府提升基础设施投资的生态系统,尤其重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指出,当前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但又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如何破解融资瓶颈是重要课题。目前,中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项优惠贷款、成立专项基金、倡议设立金融机构等方式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创新融资模式,打通建设资金瓶颈。
《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巩固亚洲和非洲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欧洲、北美洲业务增幅均超过200%,2015年完成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10.7%,创下五年来新高。中东欧市场业务从无到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并购当地知名企业的方式,中国企业进入了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
基建出海还需提升产业链
相对欧美企业,中国企业启动“走出去”步伐较晚,只能通过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的方式慢慢挖掘欧美市场。
《报告》指出,在北美市场上,中国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房屋建筑,而现在交通设施升级改造等新业务成为新趋势,在欧洲市场,电信、房地产建设、制造加工设施建设等业务获得较快发展。
“最近五六年,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非常迅速的一段时间,可以说工程建设领域,中国企业是NO.1,效率高、成本低。”一位对外工程承包方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是问题在于,在一个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还处在比较低的产业链层次上,所谓‘中国企业挣的都是苦活钱’,而图纸设计等较高端环节,还是欧美的设计院更为主流。”
“在非洲,也经常遇到图纸是按照欧洲标准设计的项目,对于中国配套方企业来说,这就比较‘痛苦’,而设计方是中国设计院的项目,起码沟通会比较方便,”一位对外工程配套方人士说,“发展中国家市场风险较高,而且较好的项目经常被欧美企业先‘挖走’,因为欧美企业在当地起步很早,已经实现了‘本地化’,除了高管,基本都是本地人,因此项目掌控力较佳。”
不过,一个好现象则是,在中国企业高涨的全球基建速度之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一起“走出去”。
“跨国公司往往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组织分支以及实现了较好的‘本地化’,因此已经具备与当地合作的方法、基础,这是中国企业与之合作再携手走进当地的优势,”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盛伟立称,“从合作方法来看,可以通过一起竞标,获得一些大的竞标机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