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时间6月9号晚间,美国私营铁路公司西部快线(XpressWest)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正式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为建造美国高速客运铁路而组建合资公司的一切活动。双方去年9月曾达成初步协议,建设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到加州洛杉矶的西部快线高铁项目。
西部快线在其公告中表示,终止与中方合作关系的决定,主要是基于中铁国际公司不能及时履行其相关义务所处困境以及在推进项目进程中中方无法获取必要授权所面临的挑战等原因。
快线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消息: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时间2016年6月8日(北京时间2016年6月9日),美国西部快线公司(XpressWest)正式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国际”)为建造美国高速客运铁路而组建合资公司的一切活动。自2015年9月起,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就与中铁国际公司开始着手组建合资公司,以便继续推进已由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基本完成前期开发的高铁项目。终止与中方合作关系的决定,主要是基于中铁国际公司不能及时履行其相关义务所处困境以及在推进项目过程中中方无法获取必要授权所面临的挑战等原因。
西部快线首席执行官托尼·马奈尔在消息稿中表示,西部快线公司将继续积极寻求其它可行的开发合作资源与方案,以期取得项目实施更为高效和经济的体验成果。此外,马奈尔还表示,“我们最大的挑战仍旧是联邦政府要求高速列车必须是由美国制造。众所周知,美国并不生产制造高速列车。这个刻板要求是制约美国高铁融资的主要障碍。我们真正的疑问是:华盛顿特区的决策者们是否有此勇气和高瞻远瞩来支持高铁项目,还是迫不得已要让美国的基础设施工程都必须依赖外国政府的资助?”据悉,美国西部快线前身为沙漠快线,是拉斯维加斯房地产巨头马奈尔公司策划的一个铁路项目。马奈尔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美国最早的赌场酒店联合体公司之一,长期聚焦博彩业地段的房地产业。近些年来,马奈尔公司一直在筹划修建联接美国西部沙漠地带各州的铁路。
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是在内华达州注册成立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各中国公司组成,具体包括: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有限公司、中建(美国)公司和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国际有限公司。
对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单方面宣布终止合作,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说:“这礼拜,我们内部也在开会分析,也可能有他们的原因。因为我们感觉是刚有一点进展, 6月2号还在谈,谈了之后他提出一些新条件。突然做出这个举动,我们也感到很诧异。”
此外,也有外媒援引中铁国际美国公司通过新华社表示,西部快线公布这样的声明非常突然,而且很不负责任,并表示要不遗余力地维护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的利益。这一单方面的声明违反了双方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即未经一方同意,另一方不应公布相关的信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表示,美国西部快线终止合作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反对。按照美国联邦政府提出,自己的铁路归于美国自己来建设,而不让其他国家生产,这实际是美国保护主义的具体体现。而从西部快线和中国铁路公司所签署的协议来看,其中有一条是不管是公布协议还是取消,都必须经过双方一致同意。西部快线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宣布这一决定,显然美方是有违约行为的。
去年9月,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和美国西部快线发表联合声明称,将组建合资公司,加速启动连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高速铁路项目。该高铁全长约370公里,初始投资1亿美金,原计划是2016年9月开工建设。
目前,这一项目具体进展如何?这个时候中止合同,中方会有多大损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赵新宇观察称,中国公司将如何维持自己的利益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跟进了解。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在美国西部快线的官网上,有一栏有关高铁建设里程碑的内容,其中没有任何涉及与中铁国际合作的内容。而在其官网的列车栏目下,该网站显示,美国高速列车的制造基础还不成熟,西部快线公司认识到购买列车与遵循联邦购买美国产品的有关要求构成了挑战。因为从技术层面上讲,西部快线购买列车的做法与联邦有关政策不相符,作为私营性质的西部快线公司,决定选择应用美国制造策略方法来选购列车。为满足美国制造这一标准,西部快线要求列车供应商需要做出本国制造成分含量改进计划,西部快线公司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内华达州拥有自己的安装生产所有列车的设施基地。
那么,中美之间的这次高铁合作还有峰回路转的可能性吗?接下来,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滕建群分析认为,一方面,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如果据理而争,如果能打赢这场官司的话,不管是西部快线还是美国联邦政府,必须要服从法律裁决。美国号称历来最遵守法制国家之一,所以它必须要服从裁决,中国企业必须要据理而争。另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以及美国企业就采取这种无赖的做法,也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提了一个醒,我们必须要慎重考虑美国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以及在签定协议之后,如何使协议真正落实到实处等。这次事件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经验教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