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专家解读之三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6-21 10:07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编前: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我国两化深度融合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李伯虎先生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

编前: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我国两化深度融合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李伯虎先生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CIMS(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师。作为信息技术专家,李院士近日就《意见》的发布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问:您对下一步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什么建议?

答:去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对制造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做了一个全面安排和部署。但目前仍存在“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亟需完善”等问题。

为此,国务院适时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建议下一步实施工作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技术、产业、应用和政策四个方面协同加快开展。

技术方面,建议从总体技术、平台技术和应用技术三个方面梳理形成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科技专项/重大工程进行研究突破;建议“十三五”期间一定要重视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系统,为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建议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系统工程思路加快开展技术创新。

产业方面,建议从工具、系统、应用实施(包括运营)三个方面加快产业化工作,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要建立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集成标准体系。

应用方面,建议从普遍应用和示范应用两个方面加强工作。特别建议针对解决行业、区域、企业等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人/组织、经营管理、技术/设备),五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服务流、知识流)”集成优化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典型示范应用。

政策方面,建议突出解决体制机制和金融等配套服务的政策问题。

问:您认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需要从模式、手段和业态三个方面重点考虑。

首先,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需要结合具体国情,找到行之有效的模式:

德国人的工业技术好、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德国工业4.0”侧重于发展信息物理系统,通过提供大规模定制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美国人的网络技术好、商业化水平高,所以美国人提出的工业互联网侧重于发展工业装备的联网,只要装备运行效率能提升1%就能带来巨大的价值。

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基础总体薄弱,粗放发展、低端重复投资较为普遍,需要向网络化、服务化、协同化、个性化、柔性化、社会化的智慧制造新模式方向发展。

其次,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技术手段上需要新兴信息技术、新兴制造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以及制造领域应用技术四类技术的深度融合。要重点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高性能计算、仿真、网络安全、智能终端等新兴信息技术智慧化和3D打印、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制造技术智慧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如机器深度学习、大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工程、基于互联网的群体智能、跨媒体推理、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同时,需要重视网络、平台、数据等方面的安全防护建设和可信机制建立。

另外,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业态建设上需要充分体现“泛在互联、数据驱动、共享服务、跨界融合、自主智慧、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特征。

问:您认为“双创”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有什么作用?

答:双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在于创新与创业结合。从近年笔者在云制造、工业云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领域的实践来看,正如克强总理所说,“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正在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微笑曲线”底部、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核心驱动。而创业作为创新的产业化载体,是将创新成果在制造业的产品研制、管理经营与市场服务等核心环节进行全面应用和产业化创造的转换活动。

《指导意见》明确了“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的正确工作方向,建议下一步重点强调“三结合”来推进“双创”工作:

一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互联网+”双创平台广泛整合制造资源与能力,为线下实体制造业双创活动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支撑;

二是“制造与服务相结合”,鼓励更多制造企业立足自身在核心环节的优质资源与专业能力,依托双创平台实现企业创新与再创业,从传统“小而全”的产品制造型企业向“专而精”的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

三是“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整合政府、产业组织、高校、研究所及企业资源,实现协同双创,促使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能够顺利地从基础研究向制造应用和产业化过渡。

问:您对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有什么建议?

答:发展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要考虑中国特色,发挥中国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走良性循环发展的路线。即:从改善制造的周期(T)、质量(Q)、成本(C)、服务(S)、环境(E)等出发牵引需求,由需求驱动来建立系统,通过系统建设带动技术/产品研发;反过来,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将会进一步促进系统的改进完善,改进的新系统将会进一步推动新的应用,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要大力加强面向行业、企业、车间不同层次的云制造系统,以及面向产业链/制造过程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云应用示范系统的工作,通过应用示范由点及面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成熟、落地和复制推广。

问:您认为下一步如何发展我国工业软件?

答:工业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如工业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工业编程语言技术等),和平台软件(如工业感知与控制软件、物联软件、资源/能力虚拟化服务化软件、云服务构建/运行/管理软件、知识/模型/大数据管理/分析软件以及普适人机交互软件等),以及应用软件(如面向智能制造的产品设计软件、协同生产软件、精益管理软件、仿真与实验软件以及运维保障服务软件等)。

系统软件方面,目前国内有航天科工等单位在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系统软件;平台软件方面,目前国内有航天云网、数码大方等单位陆续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业界领先的平台软件;相对而言,应用软件方面国内比较薄弱,CAD、CAE、PDM等软件目前还是国外的产品占主导地位。

建议下一步工业软件发展方向:

一是面向产业链/制造过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活动,大力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应用软件,丰富各类软件服务和软件应用的数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软件产品;

二是面向行业、区域、企业、车间不同层次的制造系统,发展自主可控的平台软件,加强平台集成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开展基于平台软件的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将数以万亿计的中国工业核心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从基础的系统软件开始,全面关注工业软件的信息安全防护问题,保障我国工业软件的安全平稳运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