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0日举行的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目的,是以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关键领域,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商共同结合的原则下,关注下一个三年、五年改变游戏规则的共性技术并解决问题,同时鼓励金融资本有效进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装备。
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转移
怀进鹏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都在重新审视创新的方式、方法,重新思考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目标。在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周边国家积极承载全球产业转移的形势下,中国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在基础并不牢固的条件下,创造出若干个制造业第一,并且在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因此,摆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面前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在这样的前提下,成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引领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移的必要战略准备。
国家树立创新战略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创新要有效地汇聚力量,形成有效机制,制造业要对国家创新形成有力支持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未来竞争当中的地位。
当前,中国制造业存在着分散、大而不强、核心和共性技术竞争能力有限,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还存在有技术成果没有商业应用,有技术创新体系但缺少商业模式创新,缺少商业资本进入等问题。我们要从产业链上存在的重大问题凝练创新链中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集中配置资源,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创新链的突破,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怀进鹏指出,在全球制造业面临变革当中,有两个基本变革对未来有重大影响:一是研发模式的改变。从封闭走向开放,尽管企业内部、研究单位,独立研究、设计、形成商品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合作的创新,以及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向国际的新研发模式正在形成。这是研发模式的变革。二是制造业本身,从过去以制造为主转变为更加重视价值。也许未来产业的变革当中,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研发能力、商业模式、供应链模式等方面都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为未来3~5年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服务大众的能力,让消费者和老百姓拥有更好的获得感。制造业创新中心承载着人们对制造业未来发展和摆脱当下困境的期待和追求。
发挥放大效应和聚合效应
怀进鹏指出,在市场不能有效发挥力量的时候,政府应更多参与环境、政策、平台的搭建,为此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几个基本考虑:
一是要注重研发模式和制造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制造业竞争出现一些变革,甚至未来可能出现颠覆性内容。面对这种变化,单一企业、研究单位,以及高等学校都有各自应对的方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新的问题,需要从过去单一技术向共性技术,从一个产品的关键技术向一个行业领域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转变,以便为我们做更好准备。
在产业中有很多分散的“珍珠”,应当把它们串成更有价值的项链、形成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现在我国有很多新的技术,但问题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而随着新经济的开始,全球制造业加速竞争,任何一个新的产品上市周期不断加快、设计任务不断加强,面对这样方式,政府部门应当考虑如何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从技术产生、技术扩散到首次商业化,能够建立一条成果有效转化的体制机制设计。
二是更加有效地释放几个效应。通过利益相关主体关注的共性技术,在产业上中下游形成紧密的联合体,通过共性技术研发、扩散使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产业中产生放大效应和聚合效应。放大效应把成果有效转化,聚合效应把相关技术攻关能力、国际合作能力、人才交流能力有效对接。我们期待未来3~5年,在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中,出现中国人的声音、反映中国创造。通过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创新平台,有效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更好发挥平台的集成相应。
鼓励金融资本有效介入
怀进鹏指出,随着制造业创新中心逐渐推进,会有很多中间产品。虽然以动力电池为主,但是可以扩散出很多更有效的、新的产品,只要是有市场前景、有竞争能力、效益好,一定会引起金融资本的关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或者产业加速发展当中,无一例外产业与金融结合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放大器也是加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其他中心都鼓励金融资本的有效介入,当然可以在不同阶段。
怀进鹏认为,创新发展需要好的机制体制,通过产业、学术、金融三方有效结合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建立一个好的公共平台,在人才、政策、对外合作等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政府有效引导和支持,与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解决技术产业化问题
对于成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必要性,怀进鹏进一步指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相继成立了面向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正在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这是以学术、应用基础研究为导向;国家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是以产品和产业为基础的;还有一类面向企业的,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经过梳理,面向技术研究、产品技术、企业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而且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但也有一个新问题,即中国面临着技术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第二,当下单一产品、单一技术的发展,需要系统协同创新,需要有效汇聚产学研用的结合,建立一个产业链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过去从单一的产品和系统创新进入生态创新。
第三,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从单一创新到整体创新,就像珍珠串项链一样。我国有很多技术,但是走不出实验室,实验室到商品之间存在缺失,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死亡之谷”或者“缺失的中间地带”。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创新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是解决技术产业化问题,我们要为解决技术和经济“两张皮”问题做出努力。
他指出,当前制造业正面临全球竞争加剧和技术发展加速的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制造业如果没有有效机制支撑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加强竞争前研发和商业实践,就将在下一轮全球竞争当中面临挑战。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建设和实践过程,面对全球制造业变革和当下技术、经济融合发展提出的共同需求,我们要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制造业发展。
机器人或成下一个中心
至于下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会是哪个领域,怀进鹏表示,这也是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和探索的事情。
每个行业发展有各自的特点,一个行业一种办法。行业共性问题、共性技术等,是不是影响和制约中国产业的发展,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要判断,是否具备需要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这个行业出现的共性问题,必须集体面对,通过有效的政策环境和平台的支撑汇聚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第三,这些领域是不是出现产业和经营新的结合方式,需要支持人才和对外合作开展。
基于以上三点判断,在推动产业结构加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某些领域,比如像机器人,就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怀进鹏指出,相关部门对于《中国制造2025》列出的十大发展领域,也探讨过哪些问题是共性问题,需要产学研用结合,面向市场进行协同创新,这是正在研究的第一层面的内容。
作为主管工业和信息化的产业部门,工信部也在积极探索和地方共同合作来建立省级和区域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带动和推进区域发展和对外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对行业共性问题分析,通过和企业家、各类资本有效结合,以及科学家、教育家积极参与和加入,来解决产业发展当中的问题。从跟踪到创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这是制造业创新中心最大的目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