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通过跨界融合创新,激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统一,助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已成各界共识。
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工业论坛上,各界人士就如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打造经济新引擎展开了深入研讨。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在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看来,信息化的任务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掌握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无线通信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宽带网络、智能终端制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密切结合作为抓手,用新一代技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使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三是发展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除了工业制造外,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提升农业、服务业信息化,打造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四是扩大信息消费,制造更多更现代、更宜用的智能终端,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信息服务,提高民生享用信息服务的水平。“要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李毅中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工业发展中质量问题是最大的短版,安全问题亦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还有雄厚的资金积累。因此,“中国制造2025”要兼收美国和德国之成,即吸收德国制造重视实体经济和美国重视互联网的长处,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革。“‘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工业制造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任,加强和支持实体经济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来推动工业、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促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的特点进行创新,同时弘扬好工匠精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认为,要靠积极搭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类互联网平台,充分汇聚、整合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双创企业的力量和资源,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销售理念和模式等创新,不断提高制造企业的供给质量、产品质量和生产组织效率。“中国制造+互联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去改造、优化、提升产业水平,同时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路创造新模式和新业态。”李毅中指出,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跨界融合,具体表现为行业和企业的融合。实现改造优化提升的产业、行业、企业是“互联网+”行动的主体。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工业的跨界融合。为此,我国将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重大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开展互联网+制造业就是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李毅中强调,培育发展智能化、服务化要把握这样几个切入点: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行仿真模拟、高速运算、大数据库等数字化工具;将电子信息技术切入到产品中,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制造设备的数控化;流程式制造业生产线进一步由自动化提升到智能化;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流程,建立新的标准、设计、作业以及对质量、安全、能耗、环境保护等要素的精准控制,从而把制造场变成智能工厂。
制造业服务化则包含四项内容:用工业互联网发展故障诊断、在线维护、远程优化,做好检测维修、产品的社会服务和增值服务;发展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吸收用户全过程参与,通过对用户的服务把用户拉进来,从而实现众包、众创、众筹、众投等;提供研发设计、信息软件、社会服务等,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制造业向上下游延伸扩张不仅可以增加制造业附加值,而且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李毅中补充道,互联网+制造业不仅关注制造业,它会释放出、引发出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形成新的经济双引擎
“实施‘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要形成新的经济双引擎。”李毅中表示,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旧力渐弱、新力将生,集中性矛盾突出阶段。中国一方面要改造提升经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的接替转换。
经过60多年的积累,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达100万亿元。然而,当前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陷入困境,因此,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推动优化升级,盘活巨大的存量,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转型升级,仍然是提升经济增长的主要任务。
李毅中认为,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了技术经济指标,不仅拉动需求,更提升了供给侧的综合效益。把“两化”深度融合战略落实到技术改造中,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企业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技术水准,促使传统产业智能化;要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创造生产经营的新模式。政府则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投资引导,金融行业要给予信贷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研发机构要加快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近两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比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5年工业整体利润为负增长(-2.3%),高技术产业利润则增长8.9%;今年1~5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为11.5%,工业仅为6%,高了5.5个百分点。2015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工业投资仅增8%;今年1~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13.8%,高出工业投资8.4个百分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航天航空、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手机、生物医药等甚至成倍增长,显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然而,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仅占比12.1%。为此,李毅中强调,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新旧动能的转化。首先,必须着重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尤其要重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其次,要加强合理规划,从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出发,选准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尤其注重差别化发展;再次,要依托现有的工业体系,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装备、人才、品牌和市场;最后,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构建完善的供应网和销售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