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两地行车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0分钟,全力带动乌江源百里画廊东风湖、织金洞、百里杜鹃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经济发展,为沿线各县乡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
据中交路建贵黔公司总经理姚进介绍,这条投资达90亿元、全长78公里的高速公路,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路建”)以“BOT+EPC”模式投资建设,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降本增效等多个方面,均体现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独特优势。
鸭池河特大桥是贵黔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设计,大桥全长1450米,主跨800米,东塔高243.2米,西塔高258.2米,河面与桥面垂直距离达到380米,是目前建成的世界跨径最大钢桁梁斜拉桥。
从全景航拍镜头中可以看到,鸭池河特大桥如一条红白相间的彩带,凌空飞架在蜿蜒的鸭池河谷两岸,从大桥中间看去192根直径达26厘米如水桶般粗细的钢索就近在眼前,它们在桥梁主体上画出一道道优美的线条,就像蝴蝶的翅膀在空中伸展舞动,更凸显出大桥建筑的几何美感。
鸭池河特大桥是典型的山区大跨径桥梁,建设主要面临三个方面挑战。首先是大桥地处乌蒙山区,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年平均天数达到208天,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桥址处于深切峡谷中,瞬时风力可达11级,且场地极为狭窄,给钢桁梁拼装等施工组织带来极大的挑战;第三,钢桁梁采用大节段、长悬臂拼装,最大拼装长度400米,轴线标高偏差精度控制在10毫米以内,施工控制难度极大。
然而,这样一座高难度的世界级桥梁,中交路建从开建到合龙,仅用了33个月。项目经理庄值政将这一速度,归功于中交路建多年来在国内外特大型桥梁建设上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
为确保鸭池河大桥建成优质工程,中交路建团队全力开展科技攻关,在“索塔节段钢筋整体吊装施工技术”、“冬季高塔蒸养成套技术”、“350吨大跨径缆索吊工程应用技术”、“钢桁梁组装与整体吊装联合施工技术”、“连体挂篮悬臂与落地大钢管支架施工工艺”等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重大创新,确保了大桥建设顺利推进。
作为参与国内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最早的企业之一,中交路建自2007年以来不断创新模式,以“BOT+EPC”模式,投资建设了贵都高速公路、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贵州道安高速公路、贵黔高速公路、广东清西大桥连接线;以“PPP+施工总承包”模式投资建设重庆忠万高速公路;以“BOT+EPC+政府补贴”模式投资建设广西贵隆高速公路;以PPP模式投资建设贵州瓮马铁路,不断创新深化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与领域。
同时,中交路建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全面助推PPP项目提质增效。公司科技投入增长与生产业绩同步,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3%,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桥梁建筑界最具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的跨海大桥、悬索桥、斜拉桥、大型钢管拱桥、大跨径刚构桥等领域,中交路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3项关键施工技术获得3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鉴定;拥有国家级工法9项,省部级工法36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软件著作权42项。“火箭抛送先导索技术”、“强涌潮深水基础施工技术”、“加劲梁端钢管连接施工技术”、“悬索桥复合式隧道锚碇施工技术”、“提篮型系杆拱桥竖转技术”、“外海超长桥梁关键技术研究综合应用”、“大倾角裸岩面大型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