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慧聪工程机械网编辑了解,8月10日,历经1400多天的攻坚克难,安徽望东长江公路大桥顺利合龙。在波光粼粼的800里皖江之上,宛若一条凌空巨龙,横跨大江南北,气势恢宏。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中交路建打造世界级优质桥梁工程
望东长江大桥是皖江上游的第一座跨长江大桥,全长3.608公里,主桥为1250米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主跨638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径和最大联长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有力地促进皖西区域经济的沟通与联动,对推动安徽省整体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项目业主负责人房涛介绍,为打造品质工程,他们提出了“质量预控制度”,将工程优质作为主要建设目标,依据工程建设计划和质量控制要点,提前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工序和部位,提前采取预控措施,以确保望东长江大桥成为百年精品。
望东长江大桥南主桥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路建)承建。四年来,中交路建团队以精湛的技艺和敬业态度,全力打造这座集“高、精、尖、新、险、难”于一体的世界级桥梁。
“巨无霸”钢围堰90°竖转创国内4项第一
9层楼高的庞然大物从岸上滑入水中漂浮?1900吨重的钢铁大厦在水上翻身?这些可不是异想天开。2013年2月1日,中交路建的工程师们,就通过他们的奇思妙想,成功的让重达1900吨、4个篮球场大小、9层楼高的“巨无霸”钢围堰在望东长江大桥完成了上述高难度动作。
望东长江大桥南岸主塔基础所处位置,具有河床基岩裸露无覆盖层、岩面起伏达10米、水文条件复杂等特点,采取常规围堰施工方案难以实施。
为破解这一重大难题,中交路建组织专家团队全力进行技术攻关,经反复研究和论证,创新性地提出了“高低刃脚异形围堰,卧式拼装、气囊下水、卧式浮运、水中竖转”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四项国内第一,分别是“钢围堰刃脚高差国内第一、第一次实现卧式结构气囊下水、第一次实现高重心结构卧式浮运、第一次实现大型钢结构水中竖转”。采用该施工方案,钢围堰一次性整体就位,不但提高了水上作业施工的安全性,还可节约施工工期至少3个月。
据中交路建华南公司副总经理夏江南介绍,本次钢围堰90°竖转,填补了国内桥梁施工的多项空白,为今后类似桥梁复杂基础施工提供了新选择,也为同类型跨江大桥的类似钢围堰施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实至名归的“科技”桥梁
在望东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中交路建团队始终把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QC小组活动作为提升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先后攻克了主墩大倾斜裸岩基础施工、多风区高塔施工、超长悬臂叠合梁安装、高支架顶推合龙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丰硕成果:1项国家级工法,8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内外首创技术;课题《大倾角裸岩面深水钢围堰施工技术研究》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成果,是打造世界级桥梁品牌工程的坚固基石。望东长江大桥也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桥梁。
据大桥各项质量检测数据表明:“大桥内优外美,线型控制良好,线条顺直,棱角分明,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圆润光滑,光洁如幕”。质量创优的背后,是中交路建团队的精管细控和精心付出。
在塔柱爬模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从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质量控制入手,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对每个面的保护层逐个检查,发现欠缺及时调整。每块模板使用前,都必须经过认真清理、抛光打磨,检查合格后均匀涂抹脱模剂,之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污染。据塔柱成品检测结果显示,倾斜度误差为1/10000,塔柱轴线偏差为10毫米,塔柱端面尺寸偏差在5毫米以内,均远高于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于上塔柱钢锚梁的安装定位,精度要求更高。为了克服天气不良因素对测量定位的影响,中交路建团队将钢锚梁安装测量定位全部安排在夜间进行。现场测量人员通过钢尺测量钢锚梁及钢壁板对角线的方法复核测量定位是否准确,通过吊垂线的方法复核每一节钢壁板安装时的垂直度。通过测量放样定位与现场技术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确保了钢锚梁轴线及锚固点偏差在±5毫米以内,四角高差在2毫米以内。
在组合梁段的安装施工过程中,中交路建团队严格落实质量内控制度,每道工序都按照格式化检查表的要求逐项检查,责任到人,严格控制现场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尽善尽美,全力将望东长江大桥打造成精品工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