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 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格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9-02 09:18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综合实力不断站上新台阶,结构和质量出现了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工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些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综合实力不断站上新台阶,结构和质量出现了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工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各种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为准确把握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梳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的成效,探讨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工业报将陆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系列报道。报道将从地方到企业、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扫描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为工业发展勾勒出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不断强化,运行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思路和途径。本期刊发第一篇,同时在本报官网(中国工业新闻网www.cinn.cn)、官方微博(新浪微博名称:中国工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工业报)同步刊登,期待读者和网友们积极参与和互动。

当前面对呼啸而来的新经济大潮,北京制造业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调整与转型,而调整幅度之大、难度之巨、力度之强,也是北京工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门户之一,现在的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以及绿色、高端、集约发展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石墨烯、3D打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北京也在不断权衡和校正着产业升级新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北京制造业的调整思路越发清晰:摒弃“大而全”的完整产业链建设思路,并破除片面追求产能扩张的发展模式,瞄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大方向,全力打造一个由“北京创造”为内涵的新型制造业之都。

“稳中提质”、“高端引领”特征不断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工业稳中提质,区域产业协同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布局优化”等特征。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在调整疏解中连续4个月回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连续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以生物医药、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占工业的比重超过51%,创历史新高。

截至5月底,北京市大中型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超百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规模以上工业劳产率31.4万元/人,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利润增长1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1~5月,工业大中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1%。

当前北京市产业疏解成效显著,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加快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调整退出。今年全市已关停174家企业,2013年至今累计关停1180家。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北京市累计签约“4+N”合作平台工业项目60个,涉及投资956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72亿元。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10个远郊区率先完成入户光改,全市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11.4兆,较2014年底提高了1.2倍。协调主导电信运营商实行第五次宽带提速,以“50兆起步、100兆普及”为目标,实现光纤宽带签约速率免费翻倍。

此外,今年以来北京市新增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总数居全国之首。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北京。

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北京市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编制印发了《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2016年)版》,细化正面清单,引导高精尖产业增量发展和存量技术改造升级。这些文件规划充分释放了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政策信号,并折射出该市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的转型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从战略全局而言,北京市对于制造业规模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大小之别,也不是其调整转型的目标选项。市主管决策部门深刻认识到,调整的终极目的是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时逢难得的产业调整窗口期,要在增量创新和存量改造上做出新部署,力争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格局。

在北京制造业的调整具体部署中,首选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能够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创新前沿产品,如超导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机器人等。其次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到解决产业短板的关键核心产品,如集成电路装备、高端传感器、航空发动机等。

同时,顺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趋势,聚焦发展以“互联网+制造”为代表的集成服务产品,如智能装备系统、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物联网等,并突出轻资产化,聚焦发展设计创意产品。突出保障基础民生,选择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如“老字号”产品、城市应急产品、高效节能产品等。

此外,北京市还希望通过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能够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起引导作用,在更大空间平台上形成原创技术为支撑、高精尖产品为牵引、区域合理分工的大产业链条和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将被严格禁止

相比较而言,北京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开展传统制造业产能减量。目前全市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已由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为主向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转换,这也意味着产业发展要在高精尖产品创造上持续发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表示,目前已发布的《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年)版》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形成了有进有退、增减衔接的政策组合拳,体现了政府在产业促进手段上的创新转变,其核心是精准管理、定向引导、不一刀切。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准确界定,严格禁止,绝不笼而统之;对于符合高精尖特点的产业,清晰方向、鼓励引导,也不广而泛之。

这几个指导性目录不仅向社会释放了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方向性信号,也是指引资源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据。据了解,北京市明确提出,相应政府部门要围绕《高精尖产品目录》和《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制定实施相应的财税、金融、科技、人才、土地、规划等产业政策。对符合目录引导方向的产业项目,将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在土地供给、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下一步还将研究出台措施,把调整疏解释放的要素资源引导至高精尖产业,实现腾笼换鸟。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北京市将全面落实“放管服”的改革要求,紧扣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突出“北京创造”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构建产业生态为基础,以创造高精尖产品为核心,实施“3458”战略计划,推动北京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将高精尖产业打造成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引擎。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