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重要节点 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意见发布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9-06 10:26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的《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日前正式印发,下面是时对《指导意见》进行了权威解读。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的《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日前正式印发,下面是时对《指导意见》进行了权威解读。

搭建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制造业的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创新模式深刻变革。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突出,要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关键靠创新,难点也在创新。

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大工程,旨在通过聚集产业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前不久,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

《指导意见》是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创新发展新形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指南》,指导和规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文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建成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了初步支撑。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中仍存在创新资源分散、创新链各环节相互脱节、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急需打造新型创新载体,通过新机制新模式,整合制造业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各环节,实现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组成,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功能的新型创新载体,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指导意见》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汇聚国内主要创新资源,解决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每个领域布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支撑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同时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最终形成以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基于三个维度 提出八项任务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面向国家战略必争和竞争优势的重点领域,承担着应对国家产业集体危机,促进产业由低端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组织机制竞争的战略使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和补充,重点产业集聚的省市可按照《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布局要求,在优势领域组建省级或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制造业创新平台。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应汇聚区域创新资源,探索多种产学研协同组建模式,其牵头组建单位一般应是具有业界影响力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联合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校、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科研院所或能够整合区域服务的产业园区平台共同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可探索实现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构建区域制造业创新体系。对于聚焦事关制造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经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专家组审核通过后,也可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指导意见》针对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出了8项具体任务,包括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强化标准引领和保障作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和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等,这些任务为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这8项任务的提出主要基于三个维度的考虑。从打通制造业创新链条的角度,《指导意见》提出了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等任务,旨在通过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探索多种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上技术研发转移扩散的各个环节。从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角度,《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强化标准引领保障作用等任务,通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知识产权储备,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研制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标准,力图优化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支撑环境。从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服务功能角度,《指导意见》提出了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和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等任务,通过建立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的平台载体,集聚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创新中心对制造业服务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中心建设将获三方面支撑

为确保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实施,《指导意见》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从三方面支撑创新中心的建设。一是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各部委工作组织协调,合力推进创新中心工程建设,同时组建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专家组;强化考核评估和指导落实,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考核评估机制。

二是继续用好已有手段,主要包括:对于列入重点培育对象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中国制造2025》中有关工程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项目予以倾斜;用好税收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三是鼓励地方开展探索,主要包括:鼓励地方加强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各类优惠政策,探索地方财政的有效支持方式;鼓励相关试点示范地区建立有利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服务体系和政策环境,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