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上海国际轴承峰会隆重开幕。峰会以“创新升级求发展,共筑轴承强国梦”为主题,邀请了经济界、产业界、学术界、企业界权威人士对国际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中国制造2025》、我国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诠释;对我国建设世界轴承强国的方向和路径,对国际和我国轴承产业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真知灼见的论述。瓦轴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伟以《实施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为题,作为企业界代表在峰会上第一个演讲。
孟伟借用被誉为“当代德鲁克”的管理大师—拉姆查兰2014年底发表的一段论述开始演讲:“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格局重构。旧的规则即将打破,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汹涌澎湃的变革时代,求生存求发展,除去转型别无选择。往哪里转才有出路,怎么转才能成功?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佳机遇。”1986年,中国轴承的竞争正式进入了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时代。过去的30年,中国的轴承业好比一艘舢板一夜之间被抛进大洋中,与国外航空母舰去拼争,去求生存、谋发展。30年过去,我们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在竞争中前行,不断壮大,并正在加速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必将再一次影响和改变未来全球轴承行业的运行轨迹和竞争秩序。
孟伟总结了中国轴承行业取得的成绩:一是完成了支撑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历史使命。中国轴承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关键基础件,在极其艰难的经济政策和竞争环境下,仍然占据了国内市场70%份额,规模以上轴承企业发展到1600多家。二是实现了中国轴承整体装备技术水平质的飞跃。中国轴承装备整体硬件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更是领跑新兴市场国家,装备的数控化,生产的联线自动化,花园式工厂随处可见。三是实现了资本结构的多元化,产业效率大幅提升。四是拉低了全球轴承制造业的平均成本,为下游行业带来福利。
孟伟指出,“十三五”期间是中国轴承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能否实现浴火重生,华丽转身就看这3-5年的时间。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从供给侧出发,满足轴承客户个性化、精准化的要求。孟伟对未来中国轴承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方向提出了意见: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升级供给结构,实现与需求结构的匹配。中国轴承业调整结构不是简单的去产能,而必须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通过集约化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弹性,实现供需结构的匹配。二是创新商业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结构,实现产品供给与服务供给的匹配。轴承是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核心部件,所服务的领域几乎覆盖了所有制造业领域,行业、客户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复杂是其显著特征,这就为轴承企业创造了更大的获利空间。一方面,从客户服务的价值链角度寻找可以产生价值的缝隙,如轴承单元、轴承组件、轴承+传感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另一方面,从技术服务角度,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创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降低客户的成本。无论是轴承的实物产品供给还是依托于产品上的增值服务供给,都需要借助于“互联网”这一现代工具,以提高其精准性和即时性。三是实施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匹配。即将展开的轴承业重组是市场化的减量重组,是专业化优势互补的竞争力提升重组,是社会化的混合所有制重组,是规模上的1+1<2,竞争力上的1+1>2。四是加快全球化步伐,实现产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匹配。
孟伟分析了中国轴承行业未来竞争格局趋势:一是从粗放型外延式增长转向集约化内涵式增长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单位产品附加值的方式,增加行业盈利能力,摒弃单纯追求产量规模和销售规模;通过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实现由聚焦“产品”的工厂型转向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将“工匠精神”融入智慧制造和精益制造中;更加依赖管理优化,挖掘增长潜力。二是国有轴承比重进一步下降,产业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因新加入竞争者的减少,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如今中国轴承需求进入饱和成熟期,中国轴承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时机真正成熟,随着兼并重组的推进,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对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将更加明显。四是国际化步伐加快,全球化运营能力显著提高。主要方式是:在欧、美、日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海外本土化的应用工程师和销售服务团队,提升海外高端前市场主机客户的服务能力和快速响应;建立海外本土化的生产制造基地,提升短交期、低成本能力和规避国家保护主义。
孟伟在演讲最后指出,过去的30年是中国轴承行业在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努力前进、不断壮大发展的30年。未来的3-5年是中国轴承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我们要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中国轴承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