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华山脚下,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各种特色产业丰富发达。大自然的热情馈赠让渭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成为重要的农业“重镇”。
要实现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迅速华丽转身,必须要在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上下足工夫。作为农机大市,我市农机拥有量已达60万台件,总动力550万千瓦,经营收入26.6亿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2%,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95%,农业机械在“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28日一大早,临渭区吝店镇李十三村就“水泄不通”,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瞧热闹”“看门道”。原来,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在此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区农机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渭南、西安、咸阳、宝鸡四市多家农机合作社的相关人员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会议现场,大家共同观看了我市玉米机械收获作业、青贮收获作业、机械深松和免耕播种、植保机械作业演示,并参观了当地的陕西省关中东部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
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局长何存贵高度评价了我市近年来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希望我市继续全面推开机械化耕作,为全省农机机械化工作推广创造新的经验和做法。
“今天见识了渭南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上的高水平,确实让人惊叹!回去以后,我们也要在提升农机化水平上多做文章。”在演示现场,宝鸡市农机局一位工作人员赞叹道。
这仅是我市农机部门近年来“狠下工夫,以农业机械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全市农机部门先后投入15万台农业机械,适时完成了“三夏”、“三秋”的抢收种工作。今年共机收小麦414万亩,机播小麦412万亩,小麦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5%;共机播玉米383万亩,机收玉米342万亩,玉米机械化率达到84%。同时,跨区作业已成为渭南农机行业的一个品牌。为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机手在异乡的安全作业和合法权益,市农机局先后由局领导带队分四批组成“三夏”跨区机收服务队,前往湖北、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对我市参加跨区作业6000余台联合收割机、2000余台拖拉机进行信息技术、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及矛盾纠纷处理、新闻报道等跟踪服务,为农民带来6亿多元的作业收入。
把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是市农机局一以贯之的作风。该局以“向重点机型倾斜、方便群众办理”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装备结构,保证了今年1.52亿元补贴资金落实到户。
“我是2015年买的谷王TB60、TB3.5,这几年的农机补贴都及时到位,从来不拖不欠,我感觉心里非常踏实。咱把机子开出去干活有收入,国家还有补贴,觉得干活都有劲!”满寨村二组村民安建民说道。
当前,我市大田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也已达到60%—70%,果园机械化也达到44.1%,下一步,我市农机化工作将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线,不断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突破特色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为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让老百姓踏实,让老百姓富裕。”市农机局正朝着这一目标,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乘风破浪、全速起航,不断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