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解读】走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误区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12-06 17:27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无疑是中国工程机械的严冬期,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才是我们考虑中国工程机械今后将何去何从的最好时机。

2016无疑是中国工程机械的严冬期,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才是我们考虑中国工程机械今后将何去何从的最好时机。

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但创新必须要由实际的市场需求来刺激。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中国工程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没有一个有光明前途的市场地位,就没有创新投入的必要;其次,我们需要明确眼前最紧迫的问题;再其次,我们需要在今天的背景下,提出我们今天问题的解决方案,既不能纠结于过去,也不能期待于太远的未来。 本文希望与工程机械产业链上所有的人,一起去讨论这些问题,一起寻找中国工程机械一个光明的春天。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再定位

现在的世界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误区,一方面越是穷困的地方,工程机械的成本就越贵,另一方面大家又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工程机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先锋机械,没有工程机械的进入,就不可能有一个社会的发展。下一代工程机械的重点市场肯定是在一带一路上,这里有30亿人口。可是越穷越贵的价值导向,无疑是在抑制这个市场的成长。除了其他政治、经济理由之外,笔者以为,工程机械人至少应该对三个原因进行反思:

工程机械的主流市场和主力市场的分离

过去10年中国是世界挖掘机最大的市场,或者说是主力市场。但挖掘机的主流技术的研究开发市场,却在不在中国,而是在发达国家。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越先进的机械就离主力市场的需求越远,而旧机械的价格不降反升。

比如:欧美日很早就开始重视工程机械的废气排放处理和节能问题,但他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围绕着发动机。这种思路对于他们很正常,因为他们自己生产发动机,改进可以增加他们的竞争能力。而中国没有发动机制造技术,发动机方面的技术越复杂,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当一带一路市场真正开启时,这个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们不仅买不起发动机,还买不起油。

但如果以中国为主流市场,其实同样的排放问题,完全可以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主流市场和主力市场的分离,误导了工程机械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抑制了主力市场的成长。

建设速度与主流机型的反思

我们在惊叹中国建设速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建筑成本实际上是与建设速度成指数增长的。因为要求建设速度快,就肯定要用大型机械,这就意味要尽量用身强体壮的大力士来干重活,而一个完整的建设过程,其实需更多的是小工,大力士们把大钱拿走之后,就是一群廉价小工在那里拼死拼活的修整。

当经济上行期时,这个问题不显著,但到了下行期,大家最先淘汰的肯定是那些大力士们。现在作为非主流的小型挖掘机市场在成长,而过去风光无限的中大型机械却在失业,就是这种问题的市场表现。但对工程机械人来讲,需要考虑的并不是继续生产廉价化的小型机械,而是如何让小型机械强力化,彻底取代大力士们的主流地位。

对传统机械使用方法和主流技术的怀疑

挖掘机占世界工程机械总市场的50% ,是衡量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性机械。这是因为挖掘机实际上是施工工地上的一种万能机,有人说挖掘机是 “人机合一”的典范之作,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当我们在尊崇前人智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现在已经是智能手机的时代了。汽车已经快要脱离自动换挡,而要进入自动驾驶的时代了。还有多少人能欣赏这种“人机合一”的杰作?还有多少人愿去掌握那些杰作的奥妙?

而对传统技术的执着,反过来妨碍了新兴技术的参入。一个资深自动控制学者指出:要让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和一台智能机械在一起工作,是最难实现的。人有人之道,机有机之道,非要把两条道拧到一起,很可能只是相互拖后腿而已。

再如,现在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这种高大上的施工方法,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度很高的发达国家,其实并没有什么紧迫的需求,反过来在基础设施尚不发达、建设规模大,又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的地方,才更能显示出它的力量。然而,因为主流市场和主力市场的分离,而使大家没有意识到,下一代技术的先锋市场,应该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

所以,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真正需要中国的,并不是把发达国家的技术拿来吸收、消化,然后成为廉价化的生产集散基地,而是以一带一路30亿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市场,以中国自身为先锋市场,建立新一代工程机械的开发基地。这才是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中,需要中国的位置。一带一路上30亿人民的需求,才是中国工程机械真正的后市场。

发动机和燃料:当前中国市场面对的关键问题

现在,中国工程机械用户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和燃料成本。在过去10年的快速建设期间,丰富的资金流入了工程建设领域,中国客户对中国企业的需求,并不是开发什么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机型,而是赶紧拿出自己熟悉的机器来。这也迫使中国企业界不得不跟着主流市场向前走。在这期间,虽然中国客户也提出过很多个性化的需求,但只是改进性的,并不会影响技术发展的方向。

发达国家其实早就把世界上容易开采的石油权益搞定了,留给新兴国家的石油资源并非没有,而都是开采成本非常高的资源。所以,新兴国家的石油问题,其实比发达国家要严峻得多。新兴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比发达国家采用跨越性的能源战略和技术思想。

比如;日本企业在解决能源问题时,他们只要改善发动机及与其配合的液压系统就足够了。这样既能解决客户对节油和排放问题的直接需求,又不破坏他们的产业链和技术链。改进完了,他们的利益也提高了。

可中国企业呢?发动机的生产技术是积累型技术,不是引进几条生产线就能完全实现的,发动机方面的技术越复杂,成本就越高,自身的利益就越受压迫;而中国客户也需要去陪着付出更高的运营成本,这就会进一步上抬工程成本,客观上也是在逼迫建设策划者取消或延迟很多需要但不急需的建设项目。

根据过去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想象,只要世界经济一复苏,首先涨价的就是石油,而且,随着国家2016年4月1日开始的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实施,无论是工程机械生产厂商,还是我们的机械用户,在发动机上消耗的成本,都会越来越高。工程机械产业链上总成本的50%以上,其实都被发动机生产商和中东石油拿走了,而且没有一分折扣,也不能延迟一天付款。

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再加上甲方的施工款拖欠、银行贷款的利息追加、工人工资的支付等,产业链上的其他人怎么存活下去? 不搬掉发动机和石油这两座大山,就算我们能迎来工程建设的春天,也不会等来工程机械的春天。

创新:在中国产业背景下解决中国问题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的希望。也许大家都有很多富有创意的梦想,但在中国工程机械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真正有效的创新应该是:利用中国最容易调集的资源,去解决中国眼下最迫切的问题。

工程机械的电动化是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从“八五计划”开始,就大力提倡电动化,目前中国电动部品是世界上最丰富,品种最多,产能最大,供应链最完善的国家,而且资本市场,社会舆论也都对电动化非常支持。

另外,从理论上说工程机械、尤其是挖掘机是所有道路和非道路机械中电动利益最高,成本最低的机械。一般来说做同样的功用油驱动的成本是用电的3倍,用油越多的机械,其电动利益就越高。另一方面,再看油改电的成本,电的最大弱点是不宜携带,机动性越强的机械,携带电的成本就会越高。把我们熟悉的所有的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农机,汽车,公共汽车等全部按这两项指标进行一下排布,就如下图所示。 纵轴为单台机械一年的耗电量,横轴为该机械的机动性用它的行走距离x速度来表示。

各种道路和非道路机械的电动化成本和利益分布图

从图上我们也发现一个过去没有重视的地方,就是挖掘机。它其实应该是电动经济效益最大,而成本最低的机械!

当然电的使用方便性,肯定会不如发动机。但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工程师,工程师的使命,就是化不方便为方便,只要有合理的市场利益,技术是容易跟上来的。

工程机械的能源转型是必然的趋势,而电动化又是中国背景下最容易实现的方式,只要我们产业界的人士能一起努力,不难开发出新一代工程机械,并刺激起一带一路30亿人口的建设欲望来。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