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工业经济运行延续了上半年企稳向好势头,一些指标好于预期,为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五大政策支柱。之后,在落实“产业政策要准”方面,我国以“锐意改革、问题导向、找准定位、精准超前”的思路推进产业改革政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强化创新引领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4个科技重大专项开始实施;
培育60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发布1.1万余项行业标准,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
一个个亮眼的成绩,显示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这也正顺应了全球制造业强化创新的发展趋势。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给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制造业开始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制造+互联网也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与此同时,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
上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五大政策支柱后,我国的产业政策调控方式加大创新,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逐渐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以及《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针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的产业政策出台并开始实施。
在这些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得以实施,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创新体制机制环境不断完善。
在新的形势下,制造业要承担发展动力转换的使命,就要贯穿创新理念。
着力补齐短板
前3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同时在去产能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市场秩序和企业效益状况逐步改观。
10月中旬,国内市场的钢材和煤炭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和50%以上。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盈亏相抵,去年前8个月是净亏损,今年1月至8月份是净盈利,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煤炭行业也扭转了前7个月利润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正增长。
与上半年比较,工业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确立。“进”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发挥积极作用,高技术制造业的运行态势良好,去产能补短板成效初步显现。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前3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20%以上。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0%以上,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20%以上。
补短板的步伐在加快。前8个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3%,快于工业整体投资增速10.1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由于持续不懈地抓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业经济均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定位,重点就是弥补市场失灵。产业政策的作用不是替代市场,而是以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内容,解决因市场缺陷而无法实现公共利益和发展目标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既要强化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还要积极稳妥去产能,推动困难行业脱困发展;既要修复传统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要着力优化增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着力补短板,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我国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建设制造强国
“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经把一系列尚未突破的尖端技术一一列在了大国攻坚的清单里,包括攻克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突破自修复智能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合成新材料,国产大飞机交付使用、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建立第一个空间站。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一批批大国重器正在开启中国制造业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及有效实施,不仅具有技术层面的意义,更是我国由贸易和制造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升级的重要基础。2016年4月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若干个实施指南。作为配套《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文件,旨在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将经受一番脱胎换骨的锤炼。到那时,大国重器将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