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企业家刘少林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历时20余年“熬出”的心血之作——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斩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农民企业家从广袤的田野走上我国科技领域最高领奖台,刘少林用自己对农业的大爱和对农机事业的坚持诠释了业界良心。据悉,刘少林是今年唯一一名摘取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企业家,他将在数日后参加颁奖大会。
据悉,刘少林的获奖项目今年是在“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这充分证明了项目是最接地气,最来自基层一线的成果。
高中毕业后,刘少林在公社机械厂当学徒工;工厂倒闭后,回家务农。在这个时期,我国农村已经分田到户、改革开放多年,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原来得到重视的作物秸秆在很多地方被当成废弃物烧掉,既污染环境、浪费秸秆资源、破坏土壤,造成火灾隐患。刘少林认识到,如果能将秸秆返还农田,不但不需要焚烧秸秆,而且可以培肥土壤增加产量。由此,他走上了一条研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的漫长之路。
项目历时20多年,经历了样机试制、核心部件创新、批量生产、产品优化升级四个阶段。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 “表硬心韧高耐磨抗冲击合金刀(1998-2003年),在成本仅提高30%的情况下,将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刀具使用寿命提高5倍,单台机具不需换刀连续作业面积,由200亩左右增加到1000亩左右。获得国家专利3项。
2.非固定过渡轴变速箱体(2005-2010年),以非固定过渡轴代替原有变速箱的固定过渡轴,解决了轴承提前损坏、过渡齿轮卡死、箱体瞬间过载、箱体断裂等问题。获得国家专利1项。
3.旋耕机无漏耕防缠绕侧传动系统与刀轴(2005-2010年),以侧传动方式代替原有的中间传动方式,解决了原有旋耕机中间部位漏耕和缠绕的问题;以双螺旋对称排列刀轴代替原有的线性对称排列,解决了原有刀轴振动大、耕后地表不平整的问题。获得国家专利2项。
4.刀轴智能自动对焊机床(2010-2014年),利用信息、智能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自动对焊机床,代替手工焊接,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次品率,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为农机具行业提高了一种全新的焊接方法。获得国家专利1项。
5.集成创新三类8系列88种机具,利用自主创新的技术与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加工设备,集成创新秸秆粉碎机、旋耕机以及相关联合作业机共计三类8个系列88种机具,为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了先进实用的农机装备。获得国家专利5项。 项目共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编制行业标准1项。建成我国农机具方面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第一个农业装备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创新成果,创建了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形成两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近三年实现产值亿元,利润收入亿元。
项目创新点突出,解决了我国原有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刀具、刀轴、变速箱存在的核心技术难题;集成创新的秸秆粉碎旋耕联合作业机实现了一次进地完成多项作业的目标;利用项目创新成果改进提升的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专家罗锡文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评价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旋耕机单向双螺旋刀具排列技术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对相关技术与产品的进行了7次鉴定,认为在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方面的成果填补空白、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等。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本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旋耕机单向双螺旋排列技术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多省市农机化技术推广销售部门认为本项目机具(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不需换刀连续工作时间长、作业质量好、性价比高,是所在省市最受农民欢迎的秸秆粉碎机、旋耕机。
核心技术推广 项目发明的钼钨合金刀、非固定过渡轴变速箱等技术经过授权后,已在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20多个企业广泛采用。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旋耕机刀具、变速箱专业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相关刀具和变速箱年产量超过15万件,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秸秆粉碎机、旋耕机全部技术均来源于刘少林在本项目中的创新性成果。已推广应用到全国30多个省市区,产品销售服务网点1000多家。近三年,该公司每年销售旋耕机、秸秆粉碎机、秸秆粉碎旋耕联合作业机10余万台,在全国同类产品销量据前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