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报道,作为制造业大省,我省依托产业基础配套优势,紧抓制造业智能化、尖端化、服务化发展趋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型企业为支撑,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制造瓶颈。安徽制造水平加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正树立安徽制造新形象、形成装备制造新优势。数据显示,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50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379.4亿元,增长12.6%。
集中优势资源建“基地”
——优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2014年投产至今,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额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钰琳介绍,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驱控产品及应用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可实现年产1万套控制器和伺服的生产能力。“以机器人为切入点,公司已开始在非标自动化装备行业进行推广,目前产品已应用到激光、专业移载等设备上。”
作为我省去年首批启动建设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充分发挥“国家试点”和“省级基地”的双叠加政策优势,全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创业集聚发展,一大批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已集聚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超70家、机器人产业研究院3家,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工程中心落户,龙头企业埃夫特公司进入国产机器人整机企业第一梯队。
促进制造业升级,优化增量是重点。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重大部署,通过给“牌子”、给支持、给指导,攥紧“拳头”、集中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全省正重点推进智能语音、航空发动机、微小型燃气轮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国声谷”、电子信息“屏—芯—终端”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力争形成10个左右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省里每年安排20亿元至30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基地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同时将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规模扩大到200亿元以上,通过参股等方式引导支持市、园区设立产业基金,推动基地重大项目落地。”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持续加快建设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启动实施第二批8个基地和2个实验基地,推进有关项目建设。
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8个百分点,产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1.5%提高到23.1%。其中,首批14个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1%。
滚动实施项目促“改造”
——调存量,推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在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车间,高大的立式数控车床正对新一代核电站屏蔽主泵泵壳进行切削、打磨。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告诉记者,泵壳是核电站主泵核心部件之一,制造难度极大,代表了目前世界铸造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
实施关键阀门铸件产业化技改项目,成功生产达到一级核安全等级的不锈钢爆破阀阀体,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再次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应流集团近年来研制的多项关键零部件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从霍山县一家山区铸造厂起步,应流集团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结构从“中高端”向“高尖端”跨越,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国核电设备、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
“技术改造是推动企业革新进步的永恒主题,将坚持把技改作为安徽制造强筋健骨、培育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落实好。”省经信委负责人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历来是创新活动聚集区、主战场,推进技术改造大有可为。“十三五”期间,省级技改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从每年1亿元提高到5亿元,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重点推进1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推动企业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改造升级现有产品。调整制造业存量,推进技改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四分之一,占工业投资总额超过一半,对新增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60%以上。目前,全省正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十三五”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专业品质提升造“精品”
——创品牌,让安徽制造成名品代名词
10月中旬,2016年“安徽工业精品”名单发布,131个产品在列。“企业生产的大容量高精度DT400啤酒灌装四联机产品入选,是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认可。”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企业产品出口形势较好,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此次入选省工业精品,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
“当前,需求不足,表象是产能过剩,实质是供需错配,产品供给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和趋势。”省经信委负责人说,随着经济深度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已从数量扩张、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品牌竞争。从生产端入手不断优化工业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出新,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精品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我省以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为抓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工业精品培育计划”,着力树立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开展“百企达标、千企对标”活动,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535家,建成“智慧企业”5000家以上,4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居全国第5位。前三季度,全省认定省级新产品383项,同比增长38%;实现经济效益135亿元、利税25亿元。“将坚持品质思维,打造品质企业,推进品质革命,实现精品制造。”省经信委负责人介绍,今后五年计划开发省级新产品2000个以上、安徽工业精品500个以上,将深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塑造安徽质量、安徽品牌的整体形象,把安徽制造打造成精品、名品的代名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