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运行处在转型关键时期,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今年地方“两会”的经济领域议题紧盯中央大力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经济向着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迈进。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比重约8%。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监测的27个行业营收增速5年年均超过15%。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力填补了传统制造业的下滑空缺。
2017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河北发展的大梁。今年河北将着力发展壮大新动能。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特种机器人等7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光电子、卫星导航等14个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需要新动力,调结构需要新抓手,惠民生需要新途径,亟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一些地方版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先行出台。已有福建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这项规划,均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专家建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增强制度内生增长机制的建设,在政策倾斜扶持方面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优先,使其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