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在2017年预计难有改观,甚至可能比2016年更加严峻。1月5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我国遭遇来自27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近半数贸易救济案件针对我国钢铁产品。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认为,目前,世界经济低迷,各国贸易保护政策迭出。2016年以来,发达国家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的速度达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入世15年后,“替代国”条款理应终结,但我国最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均试图延续反倾销“替代国”做法,这些都会导致贸易纠纷增加。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介绍,2016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二是光伏等重点产业、瓷砖、轮胎产品遭到多国设限;三是贸易摩擦政治化、措施极端化倾向明显,终裁税率普遍较高。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钢铁等传统产业一直是贸易争端的多发领域。据商务部披露,针对我国钢铁产品,2016年21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立案调查49起,涉案金额78.95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上升32.4%、63.1%。
刘英奎认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与发达国家产业由上下游互补关系逐步转化为竞争关系,未来高新技术领域的贸易争端可能会增加。目前,我国在高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已有较强竞争优势。
孙继文表示,面对持续激增的贸易摩擦,商务部积极应对,努力营造公平贸易环境。2016年,30余起贸易摩擦案件争取到无措施结果,为国内企业保住了34亿美元的出口市场,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贸易摩擦高发对我国有关行业的冲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