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分化:2017年将是加速的标志点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2-17 15:14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当下的整个建筑行业,尽管业界常有良好预测和期待,然而,除少数外,相信大多的企业人会认为行业不好做,生存维艰。为何如此?其实这是建筑行业走向分化的必然反映。看看过去的2016年,无论是需求结构、建设模式,还是

当下的整个建筑行业,尽管业界常有良好预测和期待,然而,除少数外,相信大多的企业人会认为行业不好做,生存维艰。为何如此?其实这是建筑行业走向分化的必然反映。看看过去的2016年,无论是需求结构、建设模式,还是国家政策、技术和管理,建筑业正在快速变化。优势企业继续增长,普通企业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部份企业甚至发出绝望的呼喊。这是发展的时代,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时代,更是分化的时代,加速“分化”的趋势正在到来,这就是2017年的中国建筑业。之所以如此,我们不妨来解读。

建筑业分化已经是现实。建筑业分化的这种现实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市场的分化

过去20年的建筑业,几乎所有细分行业同步增长,但2016年,这样的态势正在改变: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为少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新签合同额,2017年这样的态势依然会持续,优质企业将继续细分建筑市场。房屋建筑总体上呈现基本稳定或下降趋势,在总量逐步回落的同时,房屋建筑市场的结构和竞争态势也在发生变化,建筑工业化逐步挤占房屋建筑传统项目模式的市场,可以预见房建市场的竞争会愈发严峻。更多的行业建设市场会下降,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火电、水电、矿山、黑色、有色、水工等领域的建设需求不会再有太多空间,而去产能的领域,除了改造和维保的需求,新建建设需求几乎会进入冰封时代。

其次是企业的分化

市场的分化必然导致企业的分化,整体上处在上升行业的企业明显好于下跌行业的企业;处在下跌行业的企业,要么经受市场下跌的痛苦,要么快速转型,而转型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做好,管理体系难以构建、团队难以形成,众多的房建、矿建、水电企业,正在进入地铁、铁路领域,项目亏损已经成为领导者的梦魇。处在增长行业的企业也在分化,未必家家喜气洋洋,基础设施PPP模式的突飞猛进,固然给从事基础设施的优势企业带来了繁荣,但居于底层的中小企业依然生存困难。2017年并不是市场和企业分化的起点,市场普遍增长、企业挣钱越来越多的时代在2年前已经结束,但加速分化的态势会在2017年更加突显,我们会看到“几家欢乐百家愁”的新态势,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的自由竞争时代过去,垄断竞争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并由此形成建筑业发展的新常态、新动力。从这个意义说,2017年,则是建筑业新竞争的起点。

应深刻认识分化的原因。建筑业何以在这个时段分化? 这因为当下的建筑市场、客户需求、政策正在发生突变,而技术和企业能力的差异又加速了企业的分化。

一是从市场看,建筑市场年需求总量接近临界点。过去20年,经济飞速增长、人口快速涌入城市、外资进入中国,为建筑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如今却大不一样,除地下工程、地下管廊空间尚有较大需求外,公路、轨道交通、高铁建设速度很快,建设企业众多; 房屋建筑未来是稳中趋降;接近饱和的是火电、水电、水工等,空间已经很少;有的已经过剩,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的领域,几乎没有建设空间了。市场不可能是永远吃不饱的巨鳄,君不见王健林先生正在转型?君不见“李嘉诚跑了”?君不见人们正在探讨“富士康跑不跑”? 可见,建筑业市场需求总量的触顶要么已经到来,要么正在到来,不会有更高的总量。

二是从客户需求看,PPP模式显示公共建设需求方式改变。 钱袋鼓鼓时,不会有PPP模式,大项目会分为很多标段,大中小的企业都可能拿到或大或小的合同;钱袋扁了,PPP模式横空出世,建筑业的生态也随之改变,最近某地级市公路新建和改造投资100亿,被中交以PPP模式一次性通吃,类似项目越来越多。有钱的时候,100亿投资是一批中小企业几年的“口粮”,而今天则是“大树下面不长草”,建筑企业的分层已经非常明显,大工程垄断竞争,小工程自由竞争,而小工程数量正在日趋减少,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已经到来。工业建筑领域工程总承包市场正在逐年扩大,工程总承包这一模式在进度、质量、成本、综合管理方面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接受,总承包市场增大,并挤占过去价值链分割的建筑市场。但工程总承包显然不是所有人的盛宴,能从事这一业务的企业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团队能力,即使是大型企业,投入相当资源,要建立这些能力也非易事,中小型企业,要建立总承包能力则更难,大多数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都会被排除在外。此外,项目的大型化也正在分化建筑企业,规模大、价值链长的工程项目,需要能力强、资源多的企业承担,这是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甚至某些貌似强大的建筑企业所不具备的素质,必将导致企业的分化。

三是从政策变化看,已经进入快速变化时代。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策快速变化的核心思想是简政放权,推动建筑业从资质竞争向能力竞争转变,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经过几年的改革,建筑业大的改革思想已经基本清晰。企业资质的逐步淡化,使一批过去依靠资质竞争的企业逐步失去生存的空间。近百家特级资质企业之间的差异巨大,资质固然在过去给某些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今天形势已经大变,无论是倒闭的特级企业还是经营额20亿左右的特级企业,都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能力、只依靠挂靠存活,任何资质的企业都会出局。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四库一平台上线,让人证不合一的投机取巧成为历史,野蛮生长、浑水摸鱼将难以为继;而营改增则进一步把联营挂靠、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推向深渊。

四是从技术进步看,“厨子”也能修高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建筑业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技术正推动建筑业从能做向做得好的标准转变,正在蓬勃兴起的建筑工业化是分化企业的技术之一,某大型民营企业投入近10亿的巨资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产品研发、制造,据公开资料,其已经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1000项,倍感建筑工业化之难。8万家建筑企业中能投入5亿以上从事建筑工业化研发的企业不会太多,没有研发的投入,在技术标准和行业并不成熟的背景下,成功概率可想而知,这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建筑工业化资深人士认为,在中国建筑工业化领域很难有超过20家的成功者。此外可能还有50家左右的生存者,其他进入者恐怕多数是失败者;即使我们乐观估计有100家成功者,占8万家企业的比例又有多高?BIM、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互联网,这些新兴的技术也会加快企业的分化,新技术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使用者未必一定成功,但不使用,只定导致企业消亡。

五是从管理先进看,落后必将遭淘汰。 过去20年,规模、利润与企业管理同步的企业不少,大型优势企业在规模利润成长的背后,是管理、技术、团队、文化的同步前进。但这并非行业的普遍情况,很多建筑企业依然没有完整的团队、完整的组织、完整的管理体系,多半停留在老板能力即组织竞争力、老板文化即组织文化,无法与时代同步前进,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实现企业的开放、包容和创新,这就加速了建筑企业的分化。

建筑业分化的最终结果。分化的趋势无可避免,值得我们不断观察和研究,也许3-5年后我们会见到阶段性的结果,会出现全新的垄断局面。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是两种特点不同、参与者不同的竞争,但并不表明竞争的强弱。自由竞争时代,企业之间的势力差异不大,大家获得大致相同的生存机会和利润,参与者规模小,力量单薄,彼此分散,中小规模的企业多;垄断竞争的对手实力雄厚、势均力敌,也将使竞争更加激烈、持久。一方面,在建筑业的中高端市场,2016年正在结束自由竞争时代,而垄断竞争时代正在到来。据最新统计,60家大型建筑企业已经获得超过30%的市场,而在一些特别的领域,如PPP模式,央企市场份额超过60%,50家左右的大型建筑企业份额超过90%,高铁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也大致如是,特殊领域的垄断竞争实际已经成型。随着垄断竞争在不同细分行业的深入,中小企业的传统生存空间被挤占而变小,这注定中小企业要么死亡,要么改变,去适应新生态、寻找新空间。另一方面,垄断竞争群体内部,其江湖地位也会分化。2000年前后,房屋建筑领域的中国建筑与一些地方企业几乎旗鼓相当。15年以后,虽然在高端的房屋建筑领域、在房建技术方面,他们依然具有匹敌的竞争能力,但规模、效益、业务布局、团队能力、资金势力彼此已不可同日而语,竞争的天平已经倾斜。企业 15年来势力的分化,也会在更多的垄断竞争企业之间出现;事实上,国企与民企之间、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央企与央企之间的竞争天平正在倾斜且愈发明显,显然,2017年,不是分化起点,也不是分化终点,只是加速分化的标志点。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