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4444场文化活动、325场文艺演出、209项展览、电台大庙会、新年音乐会,北京为市民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年味未散,戏曲文化周筹备、运河博物馆选址、《非凡匠心》《传承者》等文化节目的打造,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打开了首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春节期间捧出
四千余场文化大餐
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做出全面擘画,标注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向。
意见印发后,在首都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作为有着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以春节为契机,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四千余场文化活动大惠民。其中既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庙会、花会,又有将传统民俗融入冬奥文化的冰雪活动;并在芬兰、美国等地谋划了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展示、“丝路新颜”图片展等活动。
文化建设传播
须围绕文脉下功夫
文脉与国脉总相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的城市建设时提出的要求。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华说,文脉是城市的精神及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城市文化创造活动的源头活水。北京的文化建设与传播,必须围绕文脉来下功夫,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丰富的载体。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北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育了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将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10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大西山》在北京卫视首轮播出后,非黄金时段收视率即达1.5%,堪比热播剧;大型采访报道《非遗时光》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专访,邀请传承人讲历史、讲艺术、讲故事、讲传承,深受观众欢迎。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需要耐心定力
今年北京将围绕党的十九大、庆祝建军90周年,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传播形式,陆续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推出京剧《大宅门》、《谢道韫》,昆曲《清明上河图》,话剧《诗之江湖》,纪录片《北通州》,图书《大国工匠》、《最美乡愁——消失的老行当》等文艺作品。
北京还将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宏伟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通过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进首都文化、皇城文化、京味文化、运河文化等;充分挖掘和展示北京历史文脉,推进长城、运河、西山三个文化带的规划建设,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并以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推出反映古都风貌、文脉传承、区域特色的京味文艺作品。
“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主人翁,都要出实力。”北京日报一则评论中这样写道。为使传统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要让2173万北京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中华人文精神的主体。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绝非一日之功,既要有重大工程的推动,又需要静水流深的耐心和定力。”傅华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