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入攻坚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阵阵寒流中,中国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GDP首次迈上70万亿元台阶、仍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积聚……一个自信的中国正在前行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发展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党中央科学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
在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结构调整出现阵痛等背景下,经济政策框架有所调整,宏观调控也相应出现新变化和新特征。因此,更加聚焦改革与发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无疑备受关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从攻坚之年到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触及的深层次问题更多,改革难度也更大。
在过去几年,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一直都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料将成为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的新看点。
综观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不约而同地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首要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也将成为政策着力点。围绕着压缩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打好处置僵尸企业的攻坚战;在避免一线城市泡沫被吹大的同时,化解三四线城市高企的楼市库存;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目标会有哪些政策安排,也将成为此次两会的重要看点。
“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实施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面对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资金过度进入虚拟经济等挑战,如何纠正重虚轻实、脱实向虚倾向,如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制造业备受关注。今年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为推进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
随着近期《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的“1+X”规划体系已全部发布。同时,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区市也已出台具体的地方“中国制造2025”实施政策。“中国制造2025”正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目前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地位,正在向强国方向前进。2017年,工信部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惠民生各项工作,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智能制造、工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话题,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地方两会关键词,据此推测也将成为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
国企改革多点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可喜的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降转增,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更令人欣喜的是,过去国企利润来自于少数行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结构日趋优化,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切变化,都与改革相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归根结底要靠改革。随着顶层设计的基本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实打实的“施工”阶段。从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到各地国企全方位“瘦身健体”,再到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集中发力,改革“奔着问题去”,国企焕发更多活力。从“设计”到“施工”,2017年国企改革有望再发力,国资国企改革也将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