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尔吉斯斯坦,每10台中国制造的拖拉机,就有8台是来自河南的“东方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拖”)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俨然成了中国拖拉机的代名词。
一拖掌门人支招:企业走出去如何逆势而上?
中国一拖是如何做到的?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做客航空港卫视2017全国两会北京演播室,就河南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自贸区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一 中企如何走出去?
谈到走出去的“秘笈”,赵剡水表示,要紧跟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外国企业进行开放合作。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英国、意大利的装备和技术,到2011年收购法国McCormick(麦考密克)工厂,从开拓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市场,到2015年在白俄罗斯成立一拖东欧研发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拖的国际化进程从未停歇。
赵剡水概括道,中国一拖的海外布局基本上是“从点到线,现在已经成面了”,在合作方式上,中国一拖也采取多元化策略,“有的是建组装厂,有的是跟咱河南企业联合为当地提供成套的农业装备,也有的是跟当地政府合办农机培训机构和检测中心。”
二 企业如何在发展中转型升级?
2016年,中国一拖表现不俗:2016年6月,东方红-LW4004无级变速重型轮式拖拉机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该产品在多项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6年10月,中国一拖发布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引发行业轰动。
中国一拖的成绩却来之不易,有这样一个背景,2016年面临严峻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农机巨头紧盯中国市场的双重挑战,中国农机行业销售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仅2016年,中国一拖的动力换挡系列产品销量接近五千台,增长在40%以上。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一拖为什么行?如何从挑战中捕捉机遇、在发展中加快转型?
对此,赵剡水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技术创新:“在动力换挡和电控柴油机方面,我们的创新与国际主流的产品已经同步。”的确,中国一拖研发的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打破国际农机巨头在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市场的垄断局面,重型柴油机也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除了创新,赵剡水介绍,第二个是智造方面,中国一拖有一个智能制造车间,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还加入了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
可别小看了农机装备,实际上,它的技术含量可以做到非常高,拖拉机的无人驾驶、智能专家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施肥、浇水、播种,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产量。
“设备控制也是通过卫星导航,拖拉机在东北几万亩的土地上反复作业,并没有明确的参照物,一台拖拉机的车载电脑可以达到三台。”赵剡水说,“今后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气象信息、土壤信息都要输入设备,实现效率最高最好的作业模式。”
第三方面,就是关于模式创新。中国一拖从物流、采购、企业管控方面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将打造“智能农场+示范农场”的模式。
赵剡水指出模式创新是非常必须的,也有一定难度的:“将来如果一个企业单单生产、制造和销售拖拉机,就没有办法全面、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从拖拉机到机主,到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从这个模式往下走。”
中国一拖所在的洛阳,一直都是一个具有创新基因的城市。2016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更为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赵剡水对此深有感触,中国一拖就借助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平台,在研发智能农机、自动驾驶、建设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团队加强合作。他建议,要利用好这样一个“国字号”的平台,把河南研发制造的能力协同、继承下去,吸引来国内外优秀团队和项目。
三 “自贸时代”企业有啥福利?
除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还获批了很多“国字号”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赵剡水看来,自贸区是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对河南来说又是一次重大机遇。
“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将更畅通。”赵剡水认为,入驻自贸区后,企业在创新、管理和国际合作方面都将有更大的提升。他透露,中国一拖准备将一些新能源项目放到自贸区,借助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和海外进行开放合作。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们要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未来几年, 如果规划工作做不到位的话,我们将会被边缘化。”深耕行业多年,在赵剡水看来,“十三五”期间,河南农机企业要解决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课题。
目前河南省正在建设农机制造创新中心,他建议,建完之后,下一步争取把国家的农机制造创新中心落到河南。这样,就能把农机企业、科研院、高校资源整合起来,未来受益的将不只是中国一拖一家企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