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产业竞争力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No.6》。
蓝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撰写,重点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与互补的关系问题,以及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与美国、欧盟15国以及日本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蕴藏潜力
通过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蓝皮书认为,中国在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合度,通过产能合作提升双方贸易合作水平、质量方面,都大有可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与美国、欧盟15国加强合作,与日本共同化解竞争带来的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蓝皮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比全球经济增长更显低迷,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成为中国稳出口、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2016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处于近30年低谷期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继续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凝聚中国智慧、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和中国国内形势变化的新型开放战略,蕴藏着推动外贸新增长的巨大潜力,理应也必将对中国外贸增长和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产生重大影响。
蓝皮书指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大的开展第三方合作、推动第三方合作共赢的空间,在推动第三方合作共赢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会对各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四个统筹助力合作共赢
蓝皮书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合度总体说来还不强,中国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但加强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不是在现有基础上分“蛋糕”,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拿过来,通过做其他地区减法的方式来增加中国的出口。就蓝皮书所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62国而言,其进口规模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限,采取重新分“蛋糕”的办法,即使能成功,作用也不大。只有努力把“蛋糕”做大,“一带一路”战略在外贸发展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才能持久,“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与会专家建议,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要做到以下四个统筹:
一是统筹“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并举。只有把“软实力”建设好,让“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和人们共同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才会事半功倍。
二是统筹长板和短板建设,坚持发挥传统优势和培育新的优势并举。中国在中低端产业上有优势,对于这一优势应通过进一步做优的方式,在推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作用。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能仅限于中低端产业,也不能完全停留在现有层次和规模上,而是要在发挥中国传统优势的同时,通过双方、多方合作,共同创造和培育新的优势,要大力推进高端产业的发展,把各自的短板补上去,开拓新的贸易合作增长点,提升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三是统筹产业间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坚持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举。随着全球产业内分工的发展,全球国际贸易的总趋势是,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日益增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当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互间的产业链分工仍不发达,产业内贸易并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应积极推进产业链分工,通过产业链分工,深化双方的贸易与合作。
四是统筹国内与国外两种优势,发挥“自身优势”和“第三方优势”并举。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还必须实行开放创新策略,充分利用国际优势,引进第三方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建设当中来,共同培育新的市场,开发新技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