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发明,作业喷幅可达32米,离地间隔最高2.2米……日前,在平度市新河镇的麦田里,一台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正在进行演示作业。据悉,该机械的制造技术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补齐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植保环节的短板。
图为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正在田间进行作业
“我们投入5年时间进行研创,现在终于成功了。”该类机械研发制造企业——青岛易田机械的总经理崔祥龙十分喜悦,用他的话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在“种、收”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在“植保”环节因南北水旱条件不同,作物生长高度不同等多种原因,能够“普适”多种地块条件和作物品种的大型植保机械非常少。“举个例子,过去小型的植保机械能进小麦地,进不了水稻田;合适大豆等低秸作物的,玉米等高秸作物就用不上。”崔祥龙介绍,“小型机械作业效率不足,成本太高。”
在农机手的操控下,一台满载2吨农药的机械正在将折叠的32米双臂缓缓展开,随着机械前行,喷洒出的水雾在太阳的映射下投出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台机械的作业效率在400亩/小时,日作业面积在5000亩左右。”崔祥龙告诉记者,这台机械的高度、轴距均可调,能适应国内各地绝大多数麦畦宽幅,能为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植保;再加上配备的特种轮胎,水田作业也是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这种机械拥有他们自己的核心发明专利,能够使机械在各种坎坷地形中始终自动保持臂展平衡,作业稳定性更强。仅凭此项技术,2015年机械初步推向市场后,就受到我国南方江苏、湖北等多地的国营大型农场的青睐。
该企业还与科研院所合作,为机械量身打造了定量精准喷雾系统。“简单说,药、肥使用量实现定量可控,机械走的快喷雾量随之增大,机械速度降低,喷雾量随之减少,精确保障单位作物的受量。”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说,这一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让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成了农业植保的“神器”。企业也成为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实验基地。
新河镇陈埠李家村一位种粮大户李永告诉记者,他们村农业合作社种植粮食和蔬菜1000余亩,其中1亩地人工打药作业费是12元,单就是打药这一项支出就不少。他还说,要是等到夏天玉米长高了,就是1亩地打药15元都没有人愿意干。而像这样的合作社,如果用上100马力的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就能代替140个劳动力,每亩作业费和耗油费只有0.8元,并且农药利用率是传统人力的2倍以上,作业价格远远低于人力。不仅节省了大笔的人工费用支出,还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可谓是一举两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