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战略》发布暨研讨会4月12日在京举行。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战略》从综合视角、地区视角和外交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发展战略布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表示,“一带一路”彰显并体现了中国“新型大国观”。与会专家表示,《战略》在引领和推动国内相关国际问题的研究方面,颇具价值。
体现三大发展理念
究竟如何来认识“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意义呢?张蕴岭认为,它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一个大战略,是誓言走和平发展道路、做新型大国的大举措。
《战略》体现了中国的“新型大国观”。中国已经崛起成为大国,向强国迈进。尽管中国一再宣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走传统大国崛起争霸、称霸的老路,但怀疑者不少。“一带一路”倡议至少是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所倡导和推动的是开放、合作、发展与和平,而不是扩张、争霸或殖民。
《战略》体现了中国的“新型合作发展观”。开放发展是大趋势,但事实表明,光有开放不行,还需要合作。合作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援助,它所提倡和推动的是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要把中国发展的能动性与外部世界发展的需要连接起来,把各国的国内规划与外部的建设连接起来,把本国资源能力与国际融资支持连接起来,在“一带一路”这个大平台上实现共谋发展,共同建设和共享红利。
《战略》体现的是中国的“新海洋秩序观”。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则是为了推动中国与沿海相关国家的合作发展,二则是为了推动新海洋秩序的建设。西方大国崛起倚重的是海洋霸权。人们担心,中国要做海洋大国,必然要谋求海洋霸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推动沿海国家的开放、合作与发展,是基于保障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的合作型海洋秩序建设。
贸易便利化是基本尺度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表示,中国构建的现代丝绸之路战略与中国所倡导的亚太自贸区将形成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即泛欧亚大陆加上亚太地区,这个空间几乎涉及了全球各主要大洲和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现代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国与泛欧亚大陆空间的新型链接范式,而亚太自贸区则是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新型链接范式,这两个链接范式的结合部就是中国。
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战略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在有条件和有可能的地区,中国会适当地提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战略的基本目标,是追求在泛欧亚空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呈碎片化趋势的状态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应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灵魂,而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则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合作的黏合剂。专家指出,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是现代丝绸之路战略构建的最基本尺度。
带动沿线国家均衡发展
“在阐释‘一带一路’构想时,不能将一带或一路仅想像为一条线状的贸易或运输通道,而应该将其视为可促进沿线国家发展的带状区域。”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曾向红认为,按照战略提出的初衷,“一带”构想预期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线路的开辟,带动沿线及附近地区的人口迁移、资源开发、城市化建设等,进而推动沿线各国或各地区形成一种集束式的发展态势。而“一路”同样可以借助港口、水路、海运的建设和运行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
尽管“一带一路”构想拟议中的项目并非全部属于洲际或跨地区性合作项目,但当这些项目嵌入沿线国家既有或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网络,将成为洲际发展走廊的组成部分,最终带动沿线国家与地区不同步但较为均衡的发展。不仅如此,通过与其他世界大陆桥或走廊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可以实现拓展,不仅可以辐射亚欧非大陆,甚至可能与北美、澳洲等大陆的基础设施相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