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大格局中的变局和挑战,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关键点。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发生深远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在重新思考这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工业革命。
中国此时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实现再工业化,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推出战略,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从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到承接产业以及资本的转移,再到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为此,从2016年起,国家在制造强国战略第一阶段陆续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标志着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制造业的智慧转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究竟有哪些重大技术在为制造业的转型提供着重要支撑?需要关注包括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移动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这8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技术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例如3d打印,作为一种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的趋势,3d打印集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程度可能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像过去3d打印的优势一直被认为是在制作样机或是特殊零部件方面,但是随着各种新材料和技术进步,3d打印完全可以胜任都市制造的生产需要。
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可能绝对分开,就算是服务型制造业,或者说围绕制造业的服务业,它的核心依然是制造业。围绕制造业的服务业发展得越多,整个制造业的板块影响就越大。但是如果没有制造业,其它的板块就没有支撑,实体经济就没有支撑,经济就会产生很大的泡沫。服务业占比虽然会不断上升,但部分面向制造业的高端服务业,仍然以制造业为基础,就像新能源车或者是医疗器械,如果说没有制造,这一领域的服务业就不会存在。
将制造业的转型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最大的瓶颈之一则是人才培养。这就要求中国的高校思考如何围绕制造的转型设立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人才建设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跨学科、接地气,要建设一个制造强国,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需要继续努力跟企业、政府一起合作,把面向智慧制造的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做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