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杭州,春光明媚,但对于杭发公司一线员工来说,这个四月,员工们注定了仍要在坚守和拼搏中度过。因为又一个生产大月的到来,我们“高产进行时”大月生产来到被员工指向“最累、最辛苦”之一的装配调试部,在紧张而又繁忙的生产现场,一起感受那些关于“大月的担当”的感人故事。
“大月不可怕,我们还希望这样一直保持下去呢!”装配调试部615装配线责任工程师吴文伟面对采访,一开始就来了个令人振奋的开场白,透出来的是杭发员工面对大月生产无畏无惧的豪迈气。
大月的担当 重汽杭发装配调试部“高产进行时”
在吴文伟心里,615装配线就像是一个不闻枪炮、不见硝烟的战场,而自己,就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员。对于自己的团队,精在哪里,强在何处,吴文伟就像有一本战绩簿,一打开,全都是这个团队冲锋陷阵的故事。吴文伟说,要说615装配线“最累、最辛苦”不敢当,但我们线上操作工的累和辛苦是肯定的。理由有三:第一,在这条线上工作时间较长。从2009年公司推出集约式人力资源管理以来,615装配线一直实行12小时工作制;第二,615装配线劳动强度大。整条装配线50多个工位点基本都是纯手工作业,很少工位点有“开关师傅”作业;第三,615装配线操作工新手多,在小时别管理和质量保证上有很大的压力。但即使有压力,615装配线从去年10月份以来,整个团队经过努力,仍然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每个月的生产任务,与此同时,产品实物质量不仅丝毫没有下降,反而装配试车一次交验合格率稳步提升。
615装配线现在员工74人,其中有66位是发动机装配技师,整条线从初装到终装,共有54个工位点。不同于MC装配线整条线都是高科技现代化装备,在615装配线,54个作业点或大或小都得比拼一下员工的体力和耐心。比如615缸盖,都得靠人工装机,每只缸盖将近有30斤,一台发动机六只缸盖就是180斤,一天装200台,就是36000斤,就是18吨,这些份量都得靠在这个工位点上的员工从一旁侧身端上机身,体力消耗之大可以切身地感受到。
在如何化解种种压力上,吴文伟说615装配线主要还是抓队伍。特别是针对装配线人员变化大,615严格实施凡是有新员工到线到岗,线上都会在第一时间安排老员工进行帮带,老员工们会针对某一工位点容易出质量事故的地方,用实例给新员工上好“质量第一课”,班组长们还会对这些有新员工的岗位点特别留意,要求下道工序增强对这些工位点的互检频次,确保产品质量不出差错。
在615装配线,“我坚持,我奉献”成为装配线上员工自高产以来最自豪也是最闪亮的名片。20多岁的临安籍员工童方辉那次发烧连续挂了三天吊瓶,但他每次挂完点滴,都要回到自己的空压机工位点上,一干就是12小时。前装三组组长唐随心,后装班长周涛,质量稽查郑吉卫,都患有程度不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唐随心最严重一次是让工友从车间背到班车上回家的;周涛一度因腰痛不能坐下来而只能站着吃饭;而郑吉卫差不多是每天都绑着腰带,贴满膏药忙碌在生产现场的角角落落。
谭代奇和谭松柏是父子俩。去年底,小谭要结婚了。当时正值生产大月,615装配线人手非常紧缺。为了少请假,他选择在春节前夕把婚礼办了,大年初一吃过午饭,就驱车从重庆老家直奔杭州,经过22小时长途奔袭,准时赶上了大年初三的开年生产。49岁的公司劳模老谭是615装配线机动小组长,今年3月,老谭爱人胃病复发,老谭将爱人送往医院调养,但他心里惦记着大月生产,他不敢在医院多耽搁,便马上回到公司,投入到紧张繁忙的生产中。
说完了谭代奇和谭松柏父子兵,再来说说江西老表郑吉卫和郑吉锋兄弟俩。
在615装配线,郑吉卫干的是质量稽查,郑吉锋干的是前装组组长。有人称赞郑吉卫是装配线上出了名的敬业楷模。自从公司进入生产大月以来,郑吉卫每天12小时忙碌在生产一线,,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顶岗。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动员妻子带着才三岁的孩子从杭州回到安徽老家,任由在杭州的租住房空置着,自己也从市区搬到了公司宿舍。即便是过年,他也是匆匆回家,大年初二便又赶回了生产线。
比起哥哥来,弟弟郑吉锋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郑吉锋也是装配线上的一把好手。工作中,他严格产品质量是出了名的牛掰。郑吉锋主责于集滤器、限压阀和连杆活塞三个工位点的配装。了解发动机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工位点的配装质量如果有一丁点不到位,对发动机都是致命的。如果连杆螺栓没有紧到位,会造成发动机敲缸;如果集滤器和限压阀没拧紧,会造成发动机拉瓦甚至曲轴报废。但牛掰的郑吉锋却在自己的限压阀拧紧螺栓上统统用油漆点上记号,再交由下道工序拧紧互检,竟然纹丝不进。
郑吉锋敢用油漆在螺栓上做记号,有勇气承诺自己的工作质量,绝对是对自己工作的自信,有这样底气的班长带出来的兵,肯定也是杠杠的。胡奎就是其中之一。
胡奎在615装配线的连杆螺栓点上装机,这个工位点是装配线上的质量控制重点。有人说,在这个工位点上干活,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可胡奎表现的很轻松自如,截止到目前,他仍然保持着装机无故障的优秀记录。胡奎总结出自己的装机心得:“我只是对每一台发动机做到‘一摸、二看、三拧、四摸、五复’五个动作。” 胡奎以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用心诠释质量的本意,并一直坚持下去。正是由于他的坚持,才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也正是他的坚持,几年里,胡奎已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岗位明星等荣誉称号。
(2)
在装调部,金国荣、赵卫珺、章建成、徐安民、廖怀康、梁伟超、贺洪第、梁利烽、马飞是九位医术高明又敬业的“设备医生”。在生产大月,他们也是不眠不休,一起克服人手紧缺的困难,像救火般第一时间抢修设备,因为大家都住在公司附近,除了两位员工值夜班,其余员工24小时待命。晚上值班人员发现重大设备故障需要支援,一个电话,大家就像救火般紧急从被窝赶到故障现场抢修设备,为大月生产“抢出”许多宝贵生产时间。
“设备医生”梁伟超说,为了保障生产,他们有事不敢请假,只能跟同事调班,白天把事情办完了,然后去上晚班。若生产线停产休整,那恰好是他们检修设备的好时机。在连续高产中,他们时刻都扑在设备保障上。他们常常趁大家吃午饭、晚饭的时间,在车间维修设备。哪怕到了下班时间,只要设备没有修理完成,所有人都自觉加班加点,直到把设备抢修完再下班。其中章建成师傅明年就要退休了,他跟着小伙子们一起冲锋陷阵,一刻也没闲下来。此外,机修责任工程师金国荣说,现在设备应用技师不仅使用设备,还积极参与设备保养和抢修,给予了机修工作很大的支持。
(3)
持续的大月生产让原本人手不足的涂装线倍感压力。涂装线生产由于存在“晚班压力比早班更大”的特殊情况。为了不影响订单产出,涂装线及时优化早晚班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调配人手,早晚班互相照应、互相补位。比如安排早班人员帮晚班做好准备工作,将某些常日班的员工错开,轮流上晚班等等,从而保证了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让每位员工的潜能得以最大发挥,更加坚定一定能够完成每天生产任务的信心。
(4)
在装调部MC装配线,有一群女工如绽放的铿锵玫瑰,她们巾帼不让须眉。
下线质量门守门员冀冬梅守的是装配线产品流出的最后一道“门”。每天数十个型号、近百台发动机从这里流出,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和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不服输的精神劲头,是很难做到的,而冀冬梅却做到了。大月生产,每天的计划品种繁多,为了确保每台经过自己检查过的发动机都是装配无误的,她每天一上班就对当天的生产计划单进行分类、辨别,对一些有零件变化的机型单独列出来,以便在做整机检查时重点核查变化的零件。质量门的工作不仅繁琐,而且容易被人误解,曾有好几次,部分岗位点员工错装了零件被她发现,虽然在关于要不要记录、报告的问题上与员工发生了小矛盾,但她认为记录发现的问题是为了制定措施控制问题的重复发生,必须按制度办事。
身体娇弱的缸盖部装线员工来益萍,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输男同志,拎起榔头敲装气门密封套,速度一点也不慢;装喷油器时更是细致入微,每支喷油器她都要拿在手上看个四五秒再装到岗盖上,工作认真仔细的她装配过的零件从未发生过故障。还有装气门的吴芳梅,压气门锁夹的王琳,部装进气管的余玉琴,缸盖试漏的叶香云……她们坚持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奉献在一线。
(5)
在装调部准备组,有一位很普通的女工做着很普通的工作,她就是吴国美师傅。
吴师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房屋出租一年就有6位数的收入,儿子在必胜客做大厨。但是自从总装的生产节奏提速以后,吴师傅就很少回家了,甚至还在公司对面租了一间小屋。去年10月,当女儿开车替她把铺盖衣物等送来看到简陋的房间时心疼的差点掉眼泪。但吴师傅硬是靠着两只热水袋熬过了去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吴师傅扳着指头说:2月份回了三次家,那三次是因为工作8小时,3月份就妇女节休息回去了,接下来这4月份估计也差不多。
工作中,为了加快穿螺栓的速度,吴师傅通常会把手套的指头部分剪去,一把长长的螺栓轻轻握在手心再轻轻一晃,就像变魔术一样排列成一个好看的弧度。在公司连续的高产运行中,很多像吴师傅一样每天工作12小时的员工,都把家当成了匆匆停留的驿站,为公司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充分体现了杭发员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6)
在生产大月,处处充满了杭发员工奋勇拼搏、艰苦奋斗的身影。不久前,公司“一辆布满灰尘汽车背后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但细心的员工发现,在装调部,还有一个“一套布满灰尘房子背后的故事”同样也让人肃然起敬。
郑吉卫和妻子有一个快满三周岁的宝宝,他们在杭州市区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区租了一套房子。自从去年生产大月来临,615装配线进入超负荷生产状态。郑吉卫对妻子说,我每天上12小时班,晚上十点到家,早上五点多天刚亮又去上班了,每天回家儿子都在睡觉,我和他也说不上话,要不你和儿子先回娘家,这样你和儿子有人照应,我也放心。于是,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回到了安徽池州的娘家。大月生产任务重,他自己也从市区搬到了公司宿舍。大月已经持续好几个月,郑吉卫在市区的租住房便也空置了几个月,房间里已经开始布满灰尘。郑吉卫是615装配线的多面手,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顶上。
(7)
在生产大月,还有许许多多像郑吉卫一样的杭发员工,他们顶着生产压力,默默地坚守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热忱。
持续攀升的订单来之不易,太少遇到也就太显珍贵。正如615装配线责任工程师吴文伟所说:“月月高产并不可怕,我们还希望大月一直延续下去呢!因为这样的市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毕竟,企业是需要发展的。只有企业好了,大家的收入才会都提高上去,所以再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