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需把握好五大关系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5-10 12:00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本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等方面,而在价值竞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全球制造业都将迎来新的变革,我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环境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本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等方面,而在价值竞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全球制造业都将迎来新的变革,我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走制造强国之路,促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需把握好五大关系

国际新一轮制造强国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赶超发展

当前,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制造强国的竞争热潮,参与其中的多数国家属于制造业规模较大的国家,并且经济实力也较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国集团(G20)的成员国是这一浪潮的参与主体,该集团的大部分国家的制造强国愿景都较明确。此外,参与全球制造强国竞争的所有国家的经济总规模占到全球经济总规模的七成以上。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国际新一轮制造强国间的竞争也将是信息空间的竞争。率先完成工业化的美、英、德等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都比较雄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这些发达国家积极探寻成本洼地,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投资热土。虽然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它们都清晰地看到“后工业”并非“无工业”,全球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制造业来支撑,国家的竞争能力也充分表现在制造业实力上,做强制造业因而成为必然选择。

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制造强国竞争中更加重视赶超发展,中国、东盟、印度等都展开了制造业的追赶行动。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传统制造业较为成熟、市场潜力较大、要素成本低、配套服务较为完善等优势,这为本国制造业的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本国成为跨国集团的新战略阵地提供便利条件。

我国制造业依然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水平低下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规模上居全球之首,但依然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从而使得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产出效率整体偏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约为20%,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35%的水平。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经济效率与产品附加值偏低,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的分工地位。以iphone手机为例,我国是iphone手机的组装生产基地,但每生产一部手机我国仅获取总利润的3.63%,美国企业获取近50%的利润,日本企业获取30%以上的利润,韩国企业获取10%以上的利润。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与产值小的不均衡现象,也折射出我国制造业存在产出效率与附加值偏低的问题。据联合国工业相关组织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人均附加值仅相当于爱尔兰的十分之一,在世界排名50位左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第二,制造业核心部件缺乏导致生产成本偏高。我国制造业大部分的核心部件都依赖进口,这就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高端芯片与通用芯片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5%,也即几乎95%的高档数控系统、高档液压件和发动机等都依靠进口。进口材料的成本上升、社会资产价格上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使其居高不下。制造业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三,制造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研发水平低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不足主营业务收入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平均水平。在研发经费的拨付、研发人员的配备上,我国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科技创新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而研发投入不足则是导致研发水平低下与技术创新不活跃的关键性因素。

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需把握好五大关系

在新一轮制造强国的竞争热潮下,我国应以积极心态看待国际上各制造强国的发展形势与竞争格局,并理性思考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衡量我国在国际制造强国竞争中的地位。此外,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需要有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与政策环境的支持,需要对当前国内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与矛盾的协调处理,也需要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因此,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总体上需要把握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是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与该国经济实力及发展能力密不可分。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应与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发展能力相匹配。因此,我国应从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资源要素供给能力、市场发展水平、风险应对能力等层面综合考虑,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经济增速目标,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宏观政策环境与制造强国战略之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对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使制造强国战略能够迅速推进,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促进制造强国战略服务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则应努力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切实推进本地制造业向好向优发展,响应全国的制造强国战略精神。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竞争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在新常态下,要走好制造强国之路,就必须理性看待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妥善处理经济结构调整与制造业竞争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份额会有所降低,而服务业的份额将逐步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跨越制造业发展的阶段,不能因此忽视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充分表明了制造业的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不能轻视。在全球制造强国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的形势下,应充分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竞争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经济转型顺利推进的框架之下做大做强制造业。

四是产能过剩与创新驱动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超过界限,严重的产能过剩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包括市场竞争紊乱、效率降低、社会风险加大等。为了增强我国制造业发展能力,应当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有效投资、均衡市场供求、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制造业的产出效率。同时,适度的产能过剩也有利于倒逼制造企业树立创新驱动意识,主动加大研发技术投入,促进产品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减少盲目投资。因此,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必然选择。

五是“一带一路”跨境合作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产能配置合理化。依托“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将我国在制造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起到化解产能的效果,也为国内制造业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制造业服务化、社会化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吸收沿线国家的先进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支撑。因此,在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的过程中,也应处理好“一带一路”跨境合作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创造“多赢”格局。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