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前两周,由中国工程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国际农业航空技术高端论坛”提前把北京带入了“一带一路”峰会的节奏。这场高规模的农业大会不仅有国内13名知名院士到场助阵,更吸引了美国、加拿大、德国等9个国家的学者参会,堪称农业界的“一带一路”峰会,轰动了首都农业圈。
时空转换,新旧交替。古丝路起点的西安城,如今已不见当年的繁忙驼队,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圆满落幕,首都北京向世界宣告它已经成为“新丝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的纽带,如今的“一带一路”也为沿线国家间的农业合作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味。相比国内其他省市,北京市农业种植面积小,土地精贵,农业要想“走出去”,依靠大宗的农产品贸易显然不合实际,必须另谋出路。
借助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近年来北京市围绕科技做足农业文章。目前,北京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超过七成,领先国内,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准。科技已成为北京农业大步踏上“一带一路”的助推器。
北京农业的“高精尖”集中体现在北京种业上,无论是科技资源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北京种业都领跑全国。不仅如此,部分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北京的优势也已峥嵘初现:创制世界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建成全球最大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样本量达到2.6万余个;创制世界首张西瓜全基因组图谱;完成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图谱绘制,在瓜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光敏性BS系列杂交小麦不育系……层出不断的现代种业高科技成果让世界对北京农业刮目相看。
上述众多先进种业技术成果当中,不少出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如今,凭借着一粒粒小种子,该院已经成为首都农业迈进“一带一路”的先锋军。
早在2014年举办的世界种子大会上,北京种企曾签下1500万美元的进出口大单,轰动了北京农业圈。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和巴基斯坦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私营)有限公司签订的“中国巴基斯坦杂交小麦产业化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国的杂交小麦将出现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这也是国内首次大面积向国外推广优质杂交小麦。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大幅度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首选途径,一直是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令国际震惊的是,输往巴基斯坦的杂交小麦全部出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该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带领团队培育出的高产、抗逆、优质杂交小麦新品种,攻克了国际上长达60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
如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杂交小麦已经在巴基斯坦和孟家拉国成功试种,初步构建了以巴基斯坦为核心的国际杂交小麦试验示范网络,并开始商业化。其中,“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布置示范点达142个,累计示范面积3.5万亩,相比当地品种平均增产24.4%。
近年来,该院的杂交小麦还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度、荷兰等国进行试种,增产节水效果明显,并初步建立了杂交小麦示范鉴定网络。目前,杂交小麦已列入北京市“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成为北京农业冲出国门的“杀手锏”。
除了杂交小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玉米品种研究也是北京种业的一个标杆。目前,该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并审定的玉米品种100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品种30个,在国内玉米界名列前茅;中心构建的具有2.6万多个品种数量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至今在国际上仍独领风骚。
如今,名声大噪的“京字号”玉米也出现在了“一带一路”上。“京科糯2000”,目前已经在韩国通过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并在韩国有相当的种植面积。同时,该玉米品种在越南当地表现出适应性强、果穗结实饱满、品质优良的突出特点,目前已推广135万亩,占越南糯玉米种植面积的64%,成为当地玉米种植的一个主导品种。另一个甜糯鲜食玉米品种“京花糯968”,2016年也在越南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表现良好。
作为首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科技支撑,蔬菜制种研究一直是北京种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成果:“京欣2号”成为我国保护地西瓜主产区的第一大品种,同类型市场占有率超过60%;“京秋3号”是我国北菜南运量最大的大白菜品种之一,是我国唯一上千万亩种植的蔬菜品种;京葫系列西葫芦,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垄断我国西葫芦高端品种的格局;培育的出口干制辣椒系列品种填补了我国出口型干椒杂交育种空白。
凭借上述众多的“第一”,北京的蔬菜品种在国外一展风采。据了解,市农林科学院研制的蔬菜优质良种已出口到美国、日本、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尼、肯尼亚等20个国家,并通过邮件、电话、视频会议、微信长期开展技术支撑。此外,该院的蔬菜中心还与南非开展了丸粒化种子技术合作。
北京农业大步踏上“一带一路”,靠的不仅是种业科技成果,还有大量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据了解,2004年以来,由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温室控制器、灌溉智能控制终端、精准农业遥感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等技术产品已经输出到一些农业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如以色列、加拿大、英国等。另外,从2010年开始,该院举办的智能农业国际高端学术会议,目前已经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参会。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已经把科技作为农业变革核心动能的北京,势必将涌现出更多吸引国际社会关注的新品种、新技术。在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代表的首都农业科技“王牌军”的带动下,未来,“一带一路”上将不断收获北京播下的“绿色果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