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层次高、规模大。据悉,仅收到的学术论文就多达1820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学术论文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报告等,预示着人类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未来。”作为大会学部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冠名教授张占民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张教授对大会的圆满成功也是信心满满。他说:“我希望,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会成为中国交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交通,人类拓展天性的延伸
交通,在普通人眼中,是我们“衣食住行”四要素中的一个基本需求。但在张占民看来,交通的意义不仅如此,更是人类不断探知未知世界,从而走到今天的保障。远古人类用双脚丈量每块土地,不仅是为寻找食物,也是在探索未知世界,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小空间,因此不断扩大生存领地。从马车到汽车;从轮船到飞机;从今天的火箭到未来的太空船,交通工具的改进代表着人类空间探索能力的逐步增强。交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拓展天性的延伸。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要服务于人类福祉的提升。”张占民说,“交通的发展让人们出行更舒适、安全、经济、快捷,让人类触及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弹性,交通基础设施的未来
张占民教授还有一个头衔——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弹性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看来,“有弹性”是发展的需要,势必会成为未来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发展是随着需求而出现的。”张教授指出,在过去进行城市建设时,人们会追求最优化,希望穷尽资源的利用价值,但一个最优化的系统,也是最脆弱的系统,遭受意外的外部冲击后很容易崩溃。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不时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更凸显出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因此才有了弹性基础设施这一概念。弹性,意味着坚韧,也就是在进行系统最优化的同时,使系统更坚固,耐冲击,易恢复。
具体到弹性交通系统,就要跟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联系起来。张教授表示,在一个智慧城市中,各种基础设施是连在一起的,具有极强的相互关联性。智慧城市中的弹性交通设施,是系统中的系统,这种系统用传统的数学公式很难描述。他说,其实现在有些交通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弹性,比如机场的备用跑道,就起到了平衡备份的作用,但这只算是初级层次的弹性交通设施,若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弹性交通系统,需要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张占民教授强调,未来的交通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快捷化,就需要有很好稳定性、有弹性的基础设施提供保障。有弹性的交通设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合作,交通走向世界的选择
作为交通领域的知名专家,张占民教授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促进两国的科技交流献策献力。他表示,中国在交通领域已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国际合作;而若要向前更进一步,走向世界,仍需通过合作。
张占民教授说,一国交通产业发展水平能否领先,追根溯源还要看大学教育;要看学校的学术思想是否领先。大学是孵化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的地方,学生最不受传统思维束缚,最容易迸发新的思想火花。而要保证学术思想领先,离不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他认为,目前中国高校等研究机构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仅通过访学是不够的,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是一条更好的途径。两国或几个国家在某一领域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不仅可以促进人员之间的彼此交流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在实际研究项目中培养、锻炼人才,效果更好,也便于管理。
张占民教授还指出,中国的交通发展已到了一个新阶段,速度加快,对信息的需求逐步扩大,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举办这样一届大会,不仅能汇集各国专业人士,研讨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为将来的成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