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中国重工旗下中船重工武船集团(以下简称:武船)总承包的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在位于青岛黄岛区的武船集团北船海工公司顺利交付。
自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造船业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船东观望、产能过剩、订单下滑,行业迎来了长达10年的寒冬。在多家船企争抢一张订单的今天,中国重工另辟蹊径,通过注入军工业务、发展非船舶业务等方式开始了全方位的转型。
中国重工还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速度,已在非船舶类业务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造船不赚钱转型造“渔场”?
用公司内部人士的话来说:“造船不赚钱。”那么,公司靠什么赚钱呢?
“这个项目是赚钱的。”6月3日,在位于青岛黄岛区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上,上述人士对记者说。当然,中国重工赚钱的项目有很多,而这个项目仅是其中之一。
站在总高69米、直径110米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上,可以看到岸边的船舶和与大海相连的海滩。往下看,则是四周围着渔网的大型养鱼装备。这便是记者登上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后看到的风景。
“这个养鱼装置周边的大网是为了防止三文鱼跑出去的,而在中间出现的旋转门这是为了将鱼赶到一起后,方便打捞的装备。”一位参与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设计的研究人员站在养鱼平台上向记者介绍称:“这个养鱼装备上下四周都是要拉网的,在网中的三文鱼将会采取人工喂养,而在养鱼平台的中间部分则有专门投放饲料的通道,这些都是智能控制的。”
据了解,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的旋转门系统在研发制造上创造了多项业内新纪录。有别于其它已建、在建的养殖装备,这一新型的旋转门系统是自动化、智能化的末端“执行”装置,承载着渔网清洗、活鱼自动驱赶和捕捉、底部死鱼收集、防虱等渔场主要功能,独特性和科技含量在国内海工行业内前所未有。
上述技术人员向记者透露:“这次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的建造是我们首次接触的项目,其中有些相关技术都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得来的。”
据了解,在研发制造过程中,该养鱼平台融入了生物学、工学、电学、计算机、智能化等技术,安装各类传感器2万余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生物光源100余个,将复杂的养殖过程控制变得异常简单和准确。
“光是这个深海养鱼装备就产生了35项发明专利,这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对于转换发展动能起到的支撑作用。”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表示,“在海上渔场项目的研发、建造过程中,承担该项目的武船集团在项目参与各方高度密切的协同合作下,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填补了海工行业的多项科研和施工空白,最终在科技水平、建造速度、建造质量等各方面达到并超过了客户的要求,充分展现了中船重工的尖端科研水平、精细化管理能力,不仅为全球海工行业提供了珍贵的技术资料和成功经验,而且为国内制造业领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推动转型升级,贡献了一个新的成功范例。”
中国重工之所以能按时完工,离不开其拥有的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建设团队。而公司在技术人员的关注和对技术的投资上也是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
从技术人员方面来看,5年前,中国重工拥有技术人员9265人,5年后,技术人员增加至万人以上。从教育程度来看,5年前,公司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898人,而5年后,公司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增至1808,增长了一倍还多。
据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经营管理队伍、科技研发队伍、技能人才队伍。2016年,公司人才队伍中包含两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8人、研发人员3389人。”
近年来,中国重工的科研研发水平进步飞快。对此,公司表示,公司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军品项目预研工作深入开展,一批新产品研发成功,陆续推向市场,一批原创性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并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
强力推进军民融合
“其实,在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中,中国重工有将军工技术融合进去,这也算是公司军民融合的一个项目。”武船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的成功交付,是武船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利用前沿技术促进海洋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
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表示:“对我们企业来说,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是公司把军工技术、海洋装备技术运用到非船舶领域的典范,是军民融合的成果。”
据中国重工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公司一直在推进军民融合的项目研究。
记者发现,早在2013年,中国重工就曾在总募资近8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里提出,公司拟32.75亿元用于收购超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大型登陆舰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
此外,公司还拟投资不超过26.61亿元,用于军工军贸装备和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其中,军民融合募投项目共计七项,分别为:石油钻测设备及精密钢管等能源装备、煤矿装备及重型机械压力机、AP1000核电主管道、多种燃料发电动力及电站成套装置、高端煤矿液压支架、大型工程机械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和特种精密材料成型等技术改造项目。
这次募资行为被市场解读为中国重工已实现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上市公司”的华丽转身。而正是因为军工业务的注入,使得中国重工的主业不再以民用造船为主导。
“新颜换旧颜”,可以说,军工业务的注入,让中国重工从一家船企彻底改头换面转型为军工类企业。
最值得一提的是,继军工业务的注入后,2016年,中国重工通过旗下大船集团与山船重工的整合,武船重工与北船重工的整合等措施,进行调结构去产能,通过资源重组整合推进军民融合,效果逐渐显现。也使得2016年的业绩一举扭亏,让企业避免走上倒闭船企的老路。
在“军为核心军民融合”理念的指引下,中国重工军工军贸业务继续保持较好发展趋势,军工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其中,公司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航母工程项目就曾名噪一时。
“其实,国产航母也是军民融合的典范。”中国重工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事实上,除了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和航母项目外,中国重工还在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领域和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等方面都所有斩获。
如精海系列无人艇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自主研发无人智能测量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空白;大船集团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大船集团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数字化车间的造船企业;世界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通过试通航前验收;世界最大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等。
可以说,中国重工2016年在技术方面和军民融合方面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对于2017年的改革动作,中国重工相关人士表示:“将继续推进中国重工专业化整合,梳理整合非主业资产,特别是亏损的非船舶、海工装备研发与总装建造业务,要把中国重工打造成世界级军民融合海洋装备总体资本运营平台。”
乘“一带一路”东风
加速驶入国际行道
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船重工加快“走出去”、参与推动全球渔业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智能渔场是中国重工把船舶产业基础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转化到新的海洋装备领域的创新成果。”据胡问鸣介绍:“该项目是公司制造的全球第一个大型渔场,可以养150万条鱼,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能为挪威公司带来1400多万欧元的盈利,公司用5年的时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据了解,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的业主萨尔玛公司,是挪威海产品养殖的上市公司,三文鱼养殖量占挪威市场的20%左右,总资产达12亿美元。挪威的海产养殖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养殖全球领先,三文鱼供不应求。
近年来,在绿色环保理念指引下,针对近海密集养殖鱼病多发等问题,挪威政府及渔业养殖行业一直致力于深海养殖的技术研发,并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领域——智能海上养殖装备市场。
胡问鸣认为,公司与萨尔玛强强联手,互利合作,共同推动项目成功实施,为挪威深海养殖与“中国制造”深度对接开了一个好头,为我国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欧洲各国的合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我们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继续发挥军工企业的前沿技术优势,借助军民融合发展,大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实践,打造更多高标准、高质量、划时代的高端装备。”胡问鸣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近期,中国重工旗下所属公司纷纷加速与国际接轨。以5月份为例,5月13日,武船集团北船重工为俄罗斯承建的4万吨级举力浮船坞在造船1号坞举行隆重的铺底仪式。
据了解,该浮船坞建造项目是2016年6月2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下签署的合作协议,并于当年12月14日开工。
中船重工副总经理何纪武指出:“该项目的签署得到了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作为中国造船国家队,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国际化步伐,中船重工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则表示:“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中船重工是第一次合作,但双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这表明双方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为今后的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俄友好关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5月份,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GE公司)审核组一行四人来大连船柴进行为期一天的工厂资质审核,迈出了双方重启合作的第一步。GE公司审核组对公司在火电项目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出与公司进行更深层次合作的积极态度。
公司认为,此次重启与GE公司的合作,标志着大连船柴具备了向全球制造商提供协作产品的能力。
同在5月份,继法国COYARD公司总经理ERIKDEKKERS到大连船阀参观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后。双方就API标准阀门、核电阀门、铸件等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洽谈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下进行,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5月22日,中国重工启动了马来西亚滨海任务舰项目国内合同签订仪式。本项目共包含四艘马来西亚滨海任务舰,项目代号LMS。该舰由701所设计,LMS-1、2#舰由武船建造,LMS-3、4#舰由武船提供技术指导,在马来西亚莫实得船厂建造。
公司方面认为,马来西亚滨海任务舰项目,是我国首次向马来西亚出口大型军事设备,同时也是中船重工开拓海外军贸市场的又一重大历史突破,是“中船重工”品牌走国际化发展路线的里程碑。
上述事例仅是记者从中国重工与国外对接项目中摘取的个别例证,而从公司频频与国外接轨的事例可见,中国重工正逐渐在国际市场的各个相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公司最后会在国际市场扮演有怎样的角色,则需时间的检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