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非洲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工业化进程。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了《非洲发展报告(2016~2017)》黄皮书,从主报告、专题报告、地区形势、热点问题、市场走势和文献资料六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如今的非洲。
2015年非洲贸易增长总体弱于全球水平。其中,非洲出口额年增长率为-29.6%,大幅低于当年世界出口额年增长率为-13.2%。2015年主要非洲出口大国中工业型经济体出口表现相对更好,工业化有一定基础的经济体(本文称非洲工业型经济体),如南非、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年出口额分别为-10.3%、-8.1%、-25.3%、-16.0%,均高于非洲出口额年增长率-29.6%。主要依靠矿产品出口的经济体,如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低至-45.5%、-39.9%、-44%。
从全非洲出口地域伙伴上看,排名分别是欧盟、亚洲、非洲、北美,四者在全非洲出口总额中占比分别为34.3%、25.9%、19.2%、7.1%。从独立关税主体伙伴上看,前两大伙伴分别是欧盟、中国,二者在全非出口总额中占比分别为34.3%,12.1%,中国占比还远高于美国、日本分别为5.8%、2.2%的占比。从全非洲进口的地域伙伴上看,排名分别是亚洲、欧盟、非洲、北美,四者在全非洲出口总额中占比分别为34.7%、31.1%、13.8%、5.8%。从独立关税主体伙伴上看,前两大伙伴分别是欧盟、中国,二者在全非洲进口总额中占比分别为31.1%,20.2%,来自中国的进口占比仍远高于美国、日本分别为5%、1.4%的占比。
非洲各国出口进口的产品种类结构也反映出工业化程度差异。出口结构对比显示南部和北部非洲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非洲大部分国家人均GDP和人均初级产品出口额表现出高关联性。出口结构相对偏向制成品,工业化有一定基础的非洲国家包括北部的突尼斯、摩洛哥、埃及和南北南非、莱索托,东部的毛里求斯、肯尼亚等。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制成品进口占比普遍超过85%,而具有一定制造业基础的国家制成品进口占比在60%~80%左右。
中非贸易格局表明中国促进非洲工业化大有潜力。2015年中国对非出口占非洲进口总额的比重已上升至五分之一,中国作为非洲出口目的地的占比则从21%下降到18.1%。非洲对华出口产品结构分析表明,目前非洲国家只有寥寥少数国家具备大规模出口复杂机电产品的能力,并且通常情况中国市场在其市场份额中微不足道。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意味着,未来通过适当方式加强经贸联系,非洲工业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发展空间,非洲工业产品开拓中国市场的潜力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高层已表达中国真诚愿望,希望同非洲国家分享中国工业化经验,愿为非洲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持。目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推动非洲工业化和中非贸易发展: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深度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非洲部分国家要素成本优势建设中资企业境外工业品组装加工基地;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深度参与非洲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