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当笔者步入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化制造车间时,被现实场景所震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像海燕直冲云霄,展翅飞翔,闯出了一条新生之路。浓彩重笔绘蓝图,他们谱写了企业新时期发展的辉煌篇章。听了呼和浩特分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贵林和原党委书记,现副院长卞一丁对企业的介绍,一段风风雨雨艰辛奋斗的历程、一种几十年改革创新的精神跃然眼前......
唱出时代最美的赞歌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有这样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机械工业部呼和浩特畜牧机械研究所。1998年并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9年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转制以来,在国家、自治区政府支持下,在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领导下,呼和浩特分院全面实施“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产品领先、精益管理”增长型发展战略,大胆创新,打造一流品牌,经过不断努力,已具备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一体化的科技交流平台条件。开发出一大批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农牧业机械科技产品。他们自主研发的9YFQ型系列跨行式方草捆捡拾压捆机以其先进的性能、良好的市场适应性和优越的性价比,已在全国各地替代进口,彻底改变了我国牧草收获捆制机械市场被国外产品全部占据的局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名牌产品。实现了新时期企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中央及自治区党政领导多次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并对企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多年来,分院人把情感融入北疆大地,用心血和汗水研发出的先进农机设备正引领着现代化农牧业的发展。
呼和浩特分院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研发实力雄厚,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现有从业人员69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4人,其中研究员21人,获国家特殊津贴专家6人。在草原畜牧业加工机械、农作物收贮装备等研究领域拥有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和优秀管理人才。目前呼和浩特分院已经成为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太阳能干燥技术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机械分技术委员会、机械工业畜牧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风力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13个公益机构挂靠单位。
企业在呼伦贝尔市设有畜牧机械试验站,建有国内最大的牧草与秸秆收获机械制造基地;赛罕塔拉设有风力机械、太阳能光伏发电综合试验场;和林格尔县设有农牧业机械试验场,已经构成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内畜牧业装备、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多年来,他们积极开展科研专项和技术攻关,在草原建设与保护机械、牧草收获和牧草种子收获加工机械、农作物秸秆收贮装备等方面,逐渐形成系列化、全程化、智能化的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体系。
呼和浩特分院集中主导专业和骨干力量,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政策和地区需求组成产学研团队,组织实施行业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牵头承担了草原畜牧业装备领域内的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五”至“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等项目课题60多项。荣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和“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建院以来,他们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共获专利13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540余篇。组织制订和修订国际标准2项,海峡两岸互认标准1项、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86项。承担畜牧机械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34项,畜牧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58项。获各级各类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若干项。获专利130项,其中国家优秀专利奖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各类科技论文200多篇。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成为引领草原畜牧业装备领域的排头兵。
几年来,呼和浩特分院通过对50余项新技术、30余种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技术成功实施转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自主研发的9YFG型系列秸秆切割揉碎方捆压捆机的投入使用,使原来弃之不用的农业生产剩余物变成清洁能源,该机荣获2013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优秀新产品奖”和“2016中国农机行业年度产品创新奖”。分院还新建了多个试验室,配置了国际先进的试验设施,加速科研成果研发和转化。
呼和浩特分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历史新篇章。他们唱出了时代最美的赞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