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培育“大智能”创新体系,提升新区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日前,“2017年滨海新区智能制造领域专利实操培训班”在空港北京大学创业营天津基地举办。60余名新区科技企业、研发机构代表参加了培训。实际上,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加速推进,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将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成为主导,先进制造功能达到新水平。预计到2020年,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将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
大项目拉动小企业升级
2011年,海尔集团斥资50亿元打造海尔(天津)创新产业园,继LED项目和波轮洗衣机项目之后,海尔智能制造平台项目将于2018年在这里问世。这也是海尔集团立足天津,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重要举措。“这个平台我们聚焦海尔一些核心能力的输出,能够支持整个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整合了海尔的智能制造能力,整合和海尔社群的数字营销能力,同时也结合了海尔十几年的企业管理能力,从制造、营销、管理三个角度来支持数字化的企业的升级转型。”海尔集团首席信息官兼首席数据官殷皓表示。
可以说,海尔智能制造平台项目的投入运行,不但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智能制造水平,也将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此外,本市将与中国工程院、南开大学在新区联合共建中国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时在新区设立中国智能科技产业联盟,建立智能科技产业创客基地。
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新区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水平,打造产业链条。滨海新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广泛吸引国际知名专家团队、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广泛交流和合作。二是争取国家人工智能2.0重大专项在滨海新区布局,争取设立市级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布局智能科技产业。三是积极谋划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通过深化中欧国际合作,建设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中欧航空制造产业基地、中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五大基地。四是与赛迪研究院共同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建设,双方将在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组织开展国家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招商引资和商业化运作。
据介绍,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初成,向集群化发展。霍尼韦尔、西门子、欧玛执行器等世界知名智能制造企业纷纷落户;太原重工、中船重工、长城汽车等传统制造企业正在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之蓝海洋设备、筑高机器人等各具特色的新一代智能制造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优势产业链。
未来新区还有哪些抓手?
那么,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进程中,新区还应做好哪些准备呢?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认为,智能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会涉及到社会伦理、社会道德这方面的学科。天津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应该把怎么打造复合型的人才,也作为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抓手。“天津很多大学,都可以比如说跟一些智能制造企业,这样能及早的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共同设立研究项目,来培养专业的人才。”
徐晓兰还表示,天津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驾驶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天津拥有港口,未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物流业也持续快速发展,智能物流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将产生巨大价值。
赛迪顾问研究员指出,近年来,“工业4.0”引出智能制造概念,迅速席卷各行各业。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重构了整个价值链。对于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来说,这里是制造业的高地,向智能制造转型有优势、有基础、有条件、有资源,更是一条必由之路。
张桂华透露,依托产业配套、科研资源、市场空间、人才队伍、政策优势,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争取国家人工智能2.0重大专项在新区布局,设立市级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并以临港经济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为核心,谋划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起国际合作新平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