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十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十年过得是否有意义。十年专注一件事,做对一件事,就足够了”
——赵明正
赵明正,安徽柳工结构车间槽板压型工。2007年加入安柳,作为一名技能能手,见证着安徽柳工乃至国内起重机品牌吊臂由方形到六边形到与世界接轨的U型臂的成长经历。
U型臂项目
(2010.8-2011.3)
2010年之前,安徽柳工汽车起重机的吊臂箱体截面多为六边形、八边形,而U型臂相对于六边形、八边形吊臂更能充分发挥高强度钢材材料的性能,使断面上各点受力均匀,防止产生局部高峰值应力,吊载稳定性提高。因此彼时研制U型臂成为安柳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追赶起重机世界级品牌的关键。
项目组成立以后,赵明正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夜以继日赶进度。除了负责现场试验的操作执行,收集试验数据,编制折弯程序,还要不断完善折弯参数。从顺利研制出第一台U型臂起重机——TC500,到公司范围内推广至其余产品,各种艰辛困难,无以言表。汗水与荣誉始终相伴,项目当之无愧获得了“广西重工业2011年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一等奖”和“广西柳工优秀技术创新项目二等奖”,兴奋与欣慰也让赵明正拥有更强大的奋斗激情!
U型臂产能提升项目
(2012.1-2012.6)
由于U型臂折弯道数较多、折弯过程较难控制,导致加工周期长,成为影响生产进度的瓶颈。当时,赵明正作为项目组的一员,也是忧心忡忡,每一个环节着力去分析思考,历经反复的研讨,协助工艺人员,最终确定了优化U型臂折弯工艺方案,采用三段圆弧逼近画法划分弦长、采用大弦长、大折弯半径,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不断完善折弯工艺参数,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折弯道数减少40%,性能获得提升,同时更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将U型臂产能由2.5天/台提升至1天/台,最终打通生产瓶颈。
TC500吊臂槽板国产板代替进口板项目
(2013.1-2013.9)
为保证U型吊臂的折弯、焊接质量,TC500吊臂槽板一直采用国外进口钢板(DOMEX700/OPTIM700),材料成本极其昂贵,这也是制约国内起重机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中国制造争荣誉”,这样的念头在赵明正脑中回荡。当这一项目确定立项后,赵明正又一次参与此项目。他协助工艺人员,通过大量工艺试验,融入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调整实际操作时的压力调整,并通过后期的机械、火焰校正,顺利将国产板应用于TC500U型臂的折弯,并陆续推广到后续车型。仅这项技术的革新,柳工起重机单台材料成本降低约3万元。公司这一成果的取得,莫大的兴奋深深藏在赵明正的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也在其中贡献着力量。
六西格玛项目——降低吊臂槽板内反馈率
(2013.12-2014.9)
2013年1月——11月吊臂槽板由于尺寸超差、上拱、旁弯等造成返工返修严重。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师傅,赵明正理解问题产生的必然性,但期待通过改进来改变这一现状。恰好,赵明正再次因技术精悍抽调参与项目技术改进。因此,他第一时间协助工艺人员,通过运用六西格玛工具,以客户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对吊臂槽板制造的各个流程的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改进。通过项目组的努力,吊臂槽板的内反馈率快速降低。
十年专注一件事,正是聚集着成千上万的像赵明正一样的柳工基层员工,才创造着全球瞩目的柳工高品质产品,也正因为拥有众多像赵明正一样安柳起重机员工,我们相信安徽柳工起重机经过10年的发展,将会焕发出更强大的实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