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中国装备产业标杆的徐工,始终肩负着产业报国的责任担当。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时代背景下,徐工勇当“工业强基”的先行者,注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布局,从1975年到2018年,徐工液压件四十余年的发展史,也成就了一部徐工核心零部件“技术领先、用不毁”的奋进史。
总书记寄语
“关键技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要立足我们自身,这方面要有耐心,要有定力去发展,这个是创新驱动。”这是2017年习总书记在视察徐工时,对徐工的一份寄语。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中国制造业转型路径第一次如此清晰笃定地呈现在全球目光的聚焦中。工程机械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核心零部件作为助推自主装备产业崛起的基石,更是重中之重。
四十载沧海横流,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心和干劲!
面对核心零部件“封喉”高端制造的窘境,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解决了90%的难题,但最关键的是要攻克最后的10%。这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的几百米,需要聚集更大的力量,用更多的财力、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人才。”正是按照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提出的“珠峰登顶论”,徐工液压件这家成立于1975年,历经四十余年产业积淀的核心零部件企业,逐渐成长为肩负引领自主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隐形冠军”。
“工业强基”了解一下?
徐工大哥:
说起“工业强基”战略,《中国制造2025》中就明确提出了以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为核心的战略任务。
是啊,不止是《中国制造2025》,其实早在1977年的时候,国家便投资50万元兴建热电车间,就在那时,徐工液压研制出了长杆连续镀铬生产线,成功地解决了长活塞杆镀铬难题。该装置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工艺稳定,为国内同行业争相采用。
徐工小弟:
改革开放以来,徐工液压产品规模变迁
徐工大哥:
小伙伴也许会纳闷:电镀工序有多重要?对于液压缸来说,若想保证活塞杆表面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及外观质量,电镀是最!最!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啦。
要实现活塞杆表面这层亮晶晶的镀层,就全靠电镀工艺啦!
徐工小弟:
“基业长征路”上的曲折
徐工液压电镀产业40余年的发展背后,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2006年的不仅是中国工程机械处于梦幻般的“黄金十年”,也是徐工液压从规模和品质上进入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好机遇。为此公司启动了“提高液压缸质量和能力”技改项目,在徐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征150亩土地,进行整体搬迁,完善从毛坯管材的冷拔、热处理、加工、电镀、装配试验、涂装、检测等生产制造手段。
“提高液压缸质量和能力”技改项目,是企业迈上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一步
然而,新厂区座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定不能新建电镀线,必须搬迁到铜山县规划的电镀产业园或由委外第三方处理。远离主厂区导致的不仅仅长距离运输成本的加剧,运输过程中磕碰在所难免,一旦造成脱铬,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也是致命性的。而委外加工,活塞杆核心工序就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想确保镀层附着力、硬度、耐磨性等指标根本无从谈起。一面是政策的管控,一面是掌握产品的完整工艺链,鱼和熊掌的选择就这样摆在了企业面前。
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徐工液压件公司总经理陈登民至今仍历历在目:“王民董事长那个时候的思路就是一定要保证产品的最终品质,将制造工艺链上的核心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他亲自出面与政府部门和省、市级主要领导反复协调可行方案,顶住多方压力,承诺一定会用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新工艺。一轮轮的方案修订、一次次的真诚沟通,这种对高品质、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终于打动了各级领导,让新建电镀线项目能够如期在新厂区的落地、实施。”
徐工大哥:
随着电镀线的建成,徐工液压件公司也因此完成了核心工艺的原始积累,实现了从旧时代的小工厂到现代化新型公司的第一次跨越,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车道。
其实,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徐工小弟:
徐工电镀产业四十载炼成记
40余年的坚守,硬铬电镀药剂、自动运行控制、专线废水处理站系统、风冷式高频开关电源……一系列国内最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实现了活塞杆无论是长度5米以上、直径80到300毫米的长杆,还是2米以下、直径200毫米的中短杆,均能自制生产,满足了各项环保要求,确保企业在近10年的工程机械发展大潮中稳步壮大,支撑着各主机油缸的配套供应。
新一轮技改后的智能化电镀线,重金属在线水平衡处理系统可实现污染零泄漏
核心工序的重要性,让电镀线时至今日仍在持续新一轮的技术改造,水平衡的闭环处理,使环保性能再一次大幅提升。随着自动高效、环保节约的智能化电镀线建成,我们相信,未来徐工将继续扛起工业强基先行者的大旗,为中国装备制造实现“高端破局”架设强力引擎,向世界展示建设美丽中国的蓬勃魅力,以切实行动诠释“徐工,让世界更美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