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全球市场!有集装箱码头的地方就有中国起重机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8-07-05 09:28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是振华重工的总部大楼所在地。这座大楼先后迎来过四任总裁,但无论人事如何变动,振华重工创始人、首任总裁管彤贤的办公室始终保留着。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是振华重工的总部大楼所在地。这座大楼先后迎来过四任总裁,但无论人事如何变动,振华重工创始人、首任总裁管彤贤的办公室始终保留着。

如今,从总裁一职退下已近9年的管彤贤,仍然每天7点前到达21楼的办公室,带着一帮学生继续攻克技术难关。

6月13日下午,在这间办公室里,澎湃新闻记者见到了管彤贤。他从工作电脑后面露出头并慢慢站起身,笑盈盈地和记者打招呼。厚厚的眼镜片遮不住他又宽又浓的眉毛,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一张口,是纯正的京腔,铿锵有力。

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头,让人一下子难以与20年前纵横国际港机市场、击败日韩美德等强敌的风云人物联系起来。

59岁“高龄创业”,85岁依旧留在工作岗位

管彤贤生于1933年,59岁创立振华重工,任总裁18载,将振华重工带到行业的最高峰。今年管彤贤已85岁高龄。不过年龄在他眼里好像从来都不是问题,无论是当时“高龄创业”,还是耄耋之年依旧留在工作岗位。

管彤贤的精力,旺盛得与年纪不相符合。他就像是一台发动机,不知疲倦地高速运转。他甚至抱怨过双休日太浪费,无限怀念六天工作制的“美好时代”。

据称,管彤贤任总裁时,遇上出国就在途中的车上睡觉,一到宾馆马上开会,根本不用倒时差,工作完了马上回国。如果到香港出差,经常当天来回。在他的作风影响下,公司员工出国商务谈判回国,从来都是从机场直接回公司,除非已经是晚上,否则没有人直接回家。

七十多岁时,管彤贤还经常深入生产基地,并能爬上80多米高的起重机。现虽已耄耋之年,管彤贤依旧每天去公司报到,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7点前肯定在办公室了,晚上6点多走。因为以前振华是7点半上班,我为了错开交通才早到,几十年的习惯,倒没什么。”他说。

作为振华的创始人,管彤贤完全没有一点领导的派头,喜欢和员工待在一起。尽管公司给他安排了专门的住处,但他选择住在宿舍大楼,和员工同吃同睡。

他还愿意和员工一起办公。以前,他与10多个下属合用一个狭长的办公室。现在他有了独立的办公室,仍然与带教的6个同济大学研究生一起办公,便于与他们随时交流。“我们合作得很好,他们在这里学习1年半时间,有很多长处可以补我短处。比如我不大会用计算机,CAD画图也不行,他们可以帮我。”

了解管彤贤的人都知道,他酷爱读书和音乐,提倡公司多买书、多送书,会送客户古典乐唱片。和记者谈起音乐,他对中国的音韵、平仄信手捏来,随口还能唱起《东方红》解析一番。他甚至对农业也有所涉猎,对施肥、改良土壤、灌溉等农活了如指掌。

以前管彤贤的爱好更多,喜欢打桥牌,侍弄花鸟鱼虫,也喜欢外出旅游,但现在这些爱好都放在一边了,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都在工作。他说,人生很短促,在有用的时间要做点事情,工作是他的一种寄托。

“我不适合当总裁,最好当工程师”

管彤贤掌管振华18年,有什么特别的管理技巧?他说,“我当总裁,不干别的,就是支持别人发展。”在管彤贤的带领下,振华重工把岸桥产品做到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不过,在管彤贤卸任总裁9年后,他对记者说,“我不适合当总裁,最好是当工程师。”听起来是句玩笑话,但管彤贤真的实现了这个想法。现在他对公司行政事务一概不理,埋首于风电船的技术攻关。

实际上,抛开总裁的职务,学机械出身的管彤贤一直都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

振华之所以能占据全球集装箱起重机研制的制高点,是因为有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尖技术:世界首创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生产效率可比传统设备提高50%以上;全自动化双小车岸桥,高矮两只小车分别解决了卸船要高、装车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创的采用GPS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精度可以达到15毫米;世界首创的大梁升降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这些原创高新技术的点子是谁出的?许多技术人员说:“这些点子是管总出的!”

比如,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过去一直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缺点是作业时噪音大,还要冒黑烟,不符合国际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管彤贤首先提出用超级电容来替代柴油机。这一灵感,经过产学研攻关,终于成为现实,成为振华港机集装箱岸桥的竞争优势。

占领国际市场

振华重工的岸桥产品已连续20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但从出生走到世界第一,振华并没有用太长时间:六年。

1992年,59岁的管彤贤做到了交通部水运司副处长的位置。那些年,港口机械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和重大订单,尽数被美欧日韩把持,中国港机产品技术低下,品质低劣,中国港口也不愿买国产货。

在这种条件下,学机械出身的管彤贤感到不安,虽然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但总觉得还要做些什么。当年正值邓小平南方讲话,管彤贤由此被激发,希望创立一家港机制造企业。

于是,管彤贤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浦东租下三间破房,“振华港机”悄无声息开了张。管彤贤说,这完全就是一个“皮包公司”,靠专业化协作,到处求别人做部件、组装。

当时,中国很多产品都“只见装配,不见制造”,等规模做大、专业化程度提高,再随之提升质量,适合制造业初期发展阶段。管彤贤也这样干,“最开始请别人做部件,我们做装配,最后我们甩开别人,全部自己做。”管彤贤没想到能越做越大,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

振华的发展路径也和别人不同,走的是“先国外市场”的策略。

1992年,振华靠着报价低30%、白搭百万美元运费,把第一份竞标书递进了加拿大温哥华港。

振华像制作工艺品一样制造这第一台起重机,凡自己做不好的关键配套零部件,一律采用世界名牌。因此,这第一单并没有为振华带来多少利润,但为振华赢得了好名声。

在随后的几年里,其他国家同行为振华港机的出现头痛不已。他们不可能拥有振华低廉劳动力的优势;更要命的是,在集装箱机械这个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广为人知的领域,振华港机总能迅速地模仿和复制同行们的产品,并有所创新。

没有采购商能够摆脱价廉物美的诱惑。1993年,温哥华又从振华买走一台设备。1994年,振华在美国旗开得胜,迈阿密港一次性订下4台产品。此后,在港口机械的各个竞标会上,都可以看到振华港机的身影。

1998年,振华已经超越列强,以世界市场1/4的占有率成为集装箱机械行业领袖。

2000年,振华凭借全自动化港机,打开世界起重机发源地德国的大门;2008年7月,荷兰鹿特丹港举行了世界上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Euromax的开港仪式,人们在现场看到了一处处振华的铭牌。彼时,振华已然掌控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无可争议的“港机之王”。

如今,振华岸桥产品占据全球超过70%的市场份额。管彤贤终于实现了当年立下的豪言壮志: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一定有上海振华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作业。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关于振华起家的过程,管彤贤轻描淡写地回忆着。实际他掌管振华的18年,每一天无不殚精竭虑,每一天都是“坎”。管彤贤说,很多路都是被逼着走出来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杀进美国市场之初,振华就遇到了整机发运的问题。港口机械都是二三十层楼高的巨兽,但美国人不许到港拼装。当年,全世界只有荷兰一家航运公司有特种运输船,要价一次比一次高,条件还越来越苛刻。

被对手逼到墙角的管彤贤意识到,运输这个“瓶颈”不打破,将来永远要受制于人。于是振华港机买进一条运煤炭的旧船,改制成“振华一号”专用运输船,扬帆启航了。

然而,买船的决定并没有获得上级部门同意。经过反复交涉,董事会松口了,但要求管彤贤自己解决外汇问题。然而当时全国外汇都紧张,若上级单位不担保,银行根本不敢放款。管彤贤只能反复交涉,最终打动了银行放款。

外汇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管彤贤买了超大的旧运输轮,按荷兰特种船的样式依样画葫芦改造,结果被荷兰人以侵犯专利为由告上了国际法庭。

“全世界轿车都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凭啥我造就是侵权?”管彤贤的理由,让法官无法反驳。

打赢官司后,振华一口气改造了20多艘特种运输船,成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运的重型机械制造商。日后,它们成为振华击溃无数对手的“杀手锏”。

解决了船运问题,产品验收又面临困境。在国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会被罚款,只是会被要求修改直至合格,极其耽误时间。而对港口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既然产品在当地验收耗时耗力,为什么不索性把验收单位请到中国来?管彤贤想到的这个方法,与“把客户的监理方请到中国”的办法如出一辙,均为振华独创,解决了不少麻烦。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