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伏天的到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终于来临。中央气象台7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30日白天,重庆北部和中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西大部、浙江中南部、安徽南部、福建东部、辽宁北部以及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部地区可达40℃。
在高温预警下,很多地方白天的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了人体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蜗居在空调房里已然成为了多数人的最佳选择。然而我们却要知道,即便是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下,还有那么一群人却还在室外挥汗如雨。
或许只有真正去田地里头见识过的人,才能够理解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炎炎烈日下,农民们挥汗如雨,他们有的会在脖子上挂一条毛巾用来擦汗,然而不多时毛巾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已然全部被打湿。但是即便是这么恶劣的环境,他们更加担心的却是一天劳作下来农事还是忙不完该怎么办?尤其是从事蔬菜水果采摘的,更是担心效率问题。
更不用提现今农村愈加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能够冒着毒辣的太阳在田地里劳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数。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不断加剧的情况,发展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机器采摘可以提高效率,设施农业可以改善工作条件,新的农业合作组织和用工方式也可以调剂劳动力。因此,“机器换人”进程需进一步加快。
截至2017年底,全国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深松机、秸秆粉碎还田机保有量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26%、16.7%、10%,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广难题
既然我们要加快农业领域的机器换人推广进度,那么我们就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最大的制约在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进口。同时,农机农艺融合度也还不够,技术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刚刚起步。
而农机的推广使用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丘陵地区的农机化难题了。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是我国粮油糖作物及薯类、果桑茶麻、蔬菜、青饲料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但是除部分微小型耕作机械和茶叶机械、部分作物小型产后加工设备等种类机械外,在多数农作物以及多数环节却依然缺乏与地形相匹配的合适农机。
手机将成为“新农具”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普及和融合发展,农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并推动形成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现代农业。在此过程中,智能手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智能农机包括感知、连接、数据、分析、控制五个要素。而智能传感器等信息化系统应用则更加表明了智能农机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而采集到的信息所依赖的载体一般以智能手机为主。因此,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逐步成为了农民手中的“新农具”。
上周,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启动2018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系列活动,通过对农民手机运用的培训,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使农民不管在农机智能化使用方面还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产销对接方面都更加得心应手。
小结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北京下,农村劳动力下降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全面全程化运用。因此,不管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温“烤”验的问题,还是解答谁来种地的疑问,都只能依靠农业机械化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