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海风习习。在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厂区码头旁,记者看到“蓝鲸1号”的姊妹钻井平台“蓝鲸2号”矗立在岸边。这两个世界先进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成功建造,是中集来福士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时间回到2017年5月18日,中国头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承担此次国家重大任务的就是由中集来福士生产的“蓝鲸1号”。
“蓝鲸1号”有37层楼高,甲板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配备了27354台设备、4万多条管路,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高极限水平。
中集来福士的前身是1977年建成的烟台造船厂。1994年,烟台造船厂被新加坡企业购入,更名为莱佛士。2008年,中集集团进入海工装备领域,收购了莱佛士,改名为中集来福士。
海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在2005年之前,深水平台的设计建造被西方垄断,我国在深水平台设计建造上处于空白,主要依赖从国外购买,严重制约了深水开发进程。
“经过10年的探索,中集来福士实现了核心产品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跻身世界海工装备高端领域。”中集来福士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经理高嵩告诉记者。
2013年,“蓝鲸1号”开工建造。中集来福士采用详细设计和基础设计并行推进的方式,仅用9个月完成了设计任务,比标准设计周期缩短了3个月。
“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全球采购、实际作业应用等诸多挑战。”高嵩说,“蓝鲸1号”的钻井系统采用了双钻塔、液压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压井控等大量新技术。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进深度15250米,是目前世界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极限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95%的深海。
2017年2月,“蓝鲸1号”在烟台建造基地命名交付。一个月后,“蓝鲸1号”开赴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
深海钻井平台在海上作业需具备良好的抗风浪、涌浪能力。开展钻探作业时,平台仅依靠一根细长的钻杆与海底相连。即使遇到强台风袭击,平台也必须牢牢“钉”在原地,否则会出现钻杆断裂的危险。
中集来福士研发设计中心研发部主任工程师肖元说,“蓝鲸1号”配备了世界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可通过收集底部8个推进器的转速、风向、风浪、海流等环境参数,进行精密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实时控制推进器的转速和方向,能确保平台在恶劣海况下岿然不动。
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蓝鲸1号”曾遭遇12级台风。撤回码头还是继续作业?危急之时,工程师经过测算,认为“蓝鲸1号”完全有能力抵御此次台风。
最终,“蓝鲸1号”良好的稳定性抵住了台风的侵袭,为圆满完成试采任务立了大功。
2018年6月,主席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考察时指出,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立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
正是依靠核心技术,中集来福士建造的2万吨吊机“泰山”号和大型船坞、极地恶劣海域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等“重器”相继问世。
从缺技术、没经验的传统造船厂,成长为今天拥有诸多“世界先进”的国内先进海洋工程企业,中集来福士生动演绎了大国重器实现自主建造的励志之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