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工程师是这样炼成的
30年前,川汽厂被称为工程师的人,如今已属于“中年人”的范畴。年轻人从学校到工厂、从画图到实物、从技术员到工程师,那可真是炼成的。
1988年的红岩汽车,以罗曼驾驶室、康明斯NTC290发动机、ZF变速器、红岩13吨级铸钢桥构成了三大经典车型:CQ30290B38载货车、CQ30290Q32牵引车、CQ30290Z32自卸车,成就了一代“中国道路红岩车”。
国产汽车能不能代替进口呢?钢铁龙头企业宝钢在需要新增全挂牵引车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时宝钢生产车间内使用的都是进口的日野牌车辆。面对宝钢的发问,川汽厂承接了这个挑战,这个挑战是红岩汽车走向更宽市场的机会,也是红岩工程师成长的机会。
当时与同事们的合影
为此,时任主任工程师马发骧挂帅,带领我这个入职2年的新人具体实施,第一步就是前往宝钢实地调研。炎热的夏季,乘坐4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上海,顶着日头在宝钢的露天停车场,带着使用胶卷的相机、纸和笔,钻到宝钢的日野全挂牵引车下面,测绘、照相,耗时4小时获得详细的参数,并以此为基础,经过数轮讨论与深入研究,初步形成设计方案。
接下来就是产品设计过程。在CQ30290Q32牵引车的基础上,在制动、电器等专业组同事的支持下,在一个月内完成产品性能计算,再进行结构设计,交付图纸。
这个车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安装16吨配重和全挂牵引装置。当时配重被设计为每块2吨的重铸钢件,并参照日野汽车的安装方案进行安装设计。但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两者的外形尺寸偏差达到50mm,表面平整度也不能用技术语言表述。对此,只能采用刨削工艺加工配重块安装面,以便达到装配状态。在当时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刨削加工的设备仅有机模车间的一台刨床,经工艺工程师论证,与操作者共同制定加工方案和控制重点,讨论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终于被一一解决,用了1周的时间,终于完成第一块配重块的加工。
另一重点是全挂牵引装置,采用自制简易工装、现场组焊的工艺。自行开展工装方案设计,在试制车间协助机械加工、焊接操作者制作、修改模具,再制作全挂牵引装置。历时3个月时间,完成了整车装配。这3个月,从材料到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经历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设计方案调整、制造工艺调整,熟悉了企业的生产条件,一个产品设计者,兼任了制造工艺、施工的角色。
为宝钢定制的红岩CQ30290Y32全挂牵引车在川汽厂生产完毕,经使用验证满足需求,与宝钢在用的日野汽车性能相当,第二年宝钢再次订购2辆,成为了红岩重卡进入宝钢的始点。
前进中的红岩,给予了年轻人成长的平台。在老师的带领下,全身心的投入去完成一个项目,经历产品调研、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调整完善、组装交付、使用验证的全过程,完成所学知识、工厂现状、产品实物的有机结合,也就炼成了一个红岩汽车所需要的工程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