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在京开幕。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京开幕。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今年两会提出了《依托工业大数据强化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机制》的政协提案。详细内容请见下文。
图片
依托工业大数据强化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单一经济领域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导致跨行业的联动或快速流动扩散,既有的条块化的管理协调机制难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经济安全问题。尤其是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滞后与发展态势分析超前需求的矛盾、供需两端资源信息难以动态匹配的矛盾、企业生产行为与行业监管互动滞后的矛盾,迫切需要建立以数据为基础,实时、高效、系统的保障机制。
一、数据是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的短板
一是数据来源渠道复杂、标准不统一,难以为决策提供全面支撑。当前数据“部门墙”和“行业墙”仍然相对严重,信息不对称、风险感知不全面,难以为经济安全分析提供全面有效的能力支撑。不同的职能机构各自建设了大量数据采集、报送及管理服务平台,受到政策法律规定、隐私保护等诸多原因系统平台间的协同联系无法建立,受困于数据标准不统一、融合难,建立数据共享的部际合作难以有效实施。
二是数据采集汇聚缺乏实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如此次山东烟台笏山金矿“1·10”事故,企业迟报、瞒报事故,严重影响最佳救援时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大量涉及经济安全的重要数据采集仍需要系统填报、人工报送等方式,缺乏实时性及动态感知能力,重大风险的事前预防能力相对不足,难以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三是数据交换共享缺乏统一平台,信息孤岛问题尚不能有效破解。目前,我国行业管理部门在有效掌握供需两端市场数据的能力手段相对不足,企业数据孤岛、数据藩篱问题较为突出,难以保障市场协调能力的有效发挥,关键产业链断点堵点难以有效甄别并针对性施策。尽管经过新冠疫情的大考,关键医疗物资供需匹配已基本满足突发情况的处置,但期间暴露出的处突调度能力问题,尤其是数据全面掌握问题仍需要长期关注。
二、关于发挥工业大数据在强化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机制作用的建议
一是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标准化采集和集中化管理。依托工业互联网能够打通相关企业、产业上下游、跨行业和跨领域的数据,驱动供给要素和需求要素紧耦合,贯通管理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为经济数据,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数据实时采集提供了最优解,也为实现已有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汇聚和打通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是依托工业互联网的工业数据获取能力开展行业运行实时全局监测,加快构建产业链安全的监控及评估能力。大力推动国家经济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评估试点工作,依托工业互联网对于产业、行业数据的实时获取能力支撑评估工作。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关键产品的生产数据动态采集、需求数据融通共享的平台能力及共享机制建设。在供给侧,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产供销关键环节上云上平台,实现生产可控、质量可控、数据可追溯;在需求侧,加快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协作生态体系,强化企业需求信息的获取动态发布。
三是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关键设备上云上平台,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关键设备、高危场景核心数据上云上平台与行政许可换证挂钩工作,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新型能力,着力强化重大安全隐患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数据标准化工作,形成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及汇聚共享机制,提升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联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在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等方面的融合应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