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轻卡行业面临着价格上涨、蓝牌趋严等新挑战,要如何来破局?
刚刚进入2021年,轻卡行业就遭遇到两大新挑战:一是在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及上游原材料涨价因素带动下,轻卡行业迎来一波涨价潮;二是随着蓝牌轻卡上牌监管政策收紧,轻卡单车运力将大幅下降,运营成本上升。
面对两大新挑战,轻卡行业未来将何去何从?用户应如何对抗运营成本的上升?
两大挑战提高运营成本
对于轻卡用户而言,2021年轻卡行业的两大新变化,将大幅提升运营成本的上升。
春节过后,轻卡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带动轻卡行业“集体涨价”。2-3月,多类轻卡原材料价格增长凶猛:国内钢材价格大幅拉涨,各地区涨幅高达300-500元/吨;铝、铜、玻璃、塑料等生产资料也纷纷上涨20-45%;轮胎的原材料橡胶每月在涨价3%以上。随着原材料价格增长拉动零部件价格上升,目前已有多家轻卡企业宣布单车涨价,福田奥铃、江淮、东风等品牌轻卡产品均提价1000-5000元。
在单车价格上涨同时,蓝牌轻卡上牌监管政策继续收紧,轻卡单车运力大幅下降,运营成本进一步上升。春节过后,不少主机厂收到《治理大吨小标-技术要求附件》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该意见稿对总质量4.5吨以下的轻型货车提出新要求:发动机排量不大于2.5L,货箱内部宽度不大于2100mm,轮胎负荷不大于总质量的1.4倍、轮胎名义断面宽度应小于200mm。如果该征求意见稿通过则意味着,发动机排量2.5L及以上、货箱内宽超过2.1米的蓝牌轻卡将无法再获得合格证。也就是说,今后的蓝牌轻卡相较于以前的“十吨王”,单车运力最多下降75%,4辆车等于早年1辆车的运力,导致运营成本大幅上升。
总得来说,无论是单车价格的上涨还是蓝牌轻卡监管趋严,2021年轻卡运营成本的上升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
如何破解两大挑战?
面对单车涨价、蓝牌趋严两大挑战,用户选择新能源轻卡,或是一种新出路。
综合购置成本、使用成本、残值回收来看,纯电动轻卡可比柴油车节省4-6万元,大幅减轻运营成本压力。因为,从卡车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构成来看,车辆购置成本占到卡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的15%,而后期的燃料成本约占40%,而纯电动轻卡的后期使用成本优势明显。以配套104度电池的福田智蓝纯电动物流车为例,以耗电量40度/100km,平均每度电1元计算,百公里运营成本约40元。而同类传统柴油轻卡,以平均油耗14L/100km、柴油价格6元/升计算,百公里运营成本约84元。按照5年、日里程160公里、全年运营350天来算,纯电动轻卡可比柴油车节省燃料成本至少12万元。
在路权方面,新能源轻卡优势也日益突显。比如,2020年3月13日,23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对纯电动轻型货车不限行或少限行;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印发《关于为北京市新能源轻型货车运营激励企业提供优先城区通行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对积极参与北京市新能源轻型货车运营激励方案且满足发放条件的企业优先发放城区货运通行证。首次办理时,按更换新能源车辆和证件发放数量1:1的标准予以核发。
事实上,在环保治理趋严下,城市用车新能源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自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推行以来,很多城市的公交、出租车,在短短10年间已经逐步替换成纯电动车。比如,截至2017年底,深圳专营公交车辆已实现100%纯电动化,在运营纯电动公交车数量高达1.6万辆,同时还推广了纯电动出租车1.3万辆。
在运营成本压力加大、及“油换电”新趋势下,诸多城市物流龙头企业,也开始将绣球投向新能源轻卡。比如,近日,京东物流一次性采购170辆福田智蓝纯电动物流车,成为践行北京“油换电”一次性“换电”数量最大的示范性企业;此外,德邦快递、中外运等头部物流企业近年也加大了新能源物流车的采购。
在用车过程中,很多用户也对新能源物流车有了更深认识。一位京东的老司机表示,“智蓝纯电动物流车我们用的最好,续航长,舒服,故障还少,服务也特别周到,从2017年开始用到现在,一直很满意的。”不仅是京东物流感到用车满意,顺丰、德邦快递、中外运等物流企业,在批量采购智蓝纯电动物流车后也对车辆性能、售后服务给予很高评价。
在单车价格上涨、蓝牌轻卡监管加严、环保治理趋严等大趋势下,用户选择运营成本低、路权高、绿色出行的新能源轻卡,或许是积极自救的顺势而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