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血脉的农机情结
董鹏1974年出生在阿荣旗一个农户家庭,父亲是一个种粮大户,以前在生产大队工作,后来生产大队解散就自己单干,经营了将近2000亩土地。董鹏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十六七岁就学会开拖拉机,十八岁就进入农机行业开始养收割机。
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就是买好车。以前初入行业时就一直向往迪尔的小鹿,97、98年的时候上黑龙江,看到迪尔的收割机馋的不行,围着车到处瞅,心里想着啥时候才能买得起这车。那时候这车要10多万,钱不好弄,买不起。回家后就成天拿着资料看,想着如何才能把“神鹿”弄到手。拥有一台迪尔收割机成为了我当时最大的愿望。”
初入农机服务行业,董鹏从学徒干起。1998年家里给董鹏购买了一台其他品牌收割机,不会使用就雇了一个师傅让他跟着当学徒,到牙克石、海拉尔收玉米。现如今,再回忆这段经历,董鹏依然印象深刻。虽然很辛苦,但董鹏从未想过放弃:“每天都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很充实。两年后我就能自己单独干了,从此再也没有请过师傅。”
几代迪尔收割机陪伴致富路
时间一晃来到了2008年,有了一定积蓄的董鹏终于提回了向往已久的约翰迪尔收割机,总算是圆梦了。至今回想起提车时的心情,他依然无比激动。他告诉我们,本来他想要购买3316收割机的,定金都交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买成,只好买了1048收割机。1048虽然也很好,但不够用,只好卖了。不过即使是这样,董鹏说这台1048他两年就回本了,还挣了15万元。其中包括两年纯利润10万元、以及卖二手车的5万元。
随后董鹏购买了约翰迪尔C100联合收割机:“第一年就纯挣了20多万元,第二年又挣了40多万元,那时候收玉米是1000块钱一晌,我一个冬天就收了将近500晌。然后去别的地方又挣了4万,大豆还挣了10来万。”
两年后,董鹏又更换了约翰迪尔C120联合收割机。他说这台车用了5年时间,是用的最久的约翰迪尔收割机,也是收益最高的,最少挣了有80-90万元。
到了19年董鹏再次更换了约翰迪尔R230联合收割机。董鹏说,这台车相当好,干了一年啥都没坏,通过率好,作业效率高还省油。去年作业面积将近1万亩,大豆干了6000多亩,玉米干了2000多亩,高粱干了1500亩。才烧了4万9千元钱的油,其中还包括其它小车烧的油,实际油钱也就4万5千元左右。这台车董鹏纯利润赚了28万元。
今年董鹏使用迪尔融资服务又购买了一台S440联合收割机,首付了30%,三年还清。他告诉我们这台收割机车型比较适合本地,大地块、小地块都能干。
“这些年,迪尔车真的给我带来了老大的效益了”,董鹏发自肺腑的感叹道,“用迪尔车十几年,每台车质量都不错。故障率低、收益高、回本快、是创业致富首选。”
诚信经营获得用户认可
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营收,除了得益于约翰迪尔收割机质量过硬、效率高之外,跟董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密不可分。董鹏表示,他的车每年作业面积都会达到1万亩左右。别人开收割机都是一天两班倒,而他就一个人:“农忙时一天就睡4-5个小时,从凌晨1、2点钟开始到晚上10点一直都在车上待着,中午也不下车吃饭,饿了就嚼两口肠。”
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董鹏在当地的农机服务行业颇有知名度,基本都不用出去找活干,都是种植户主动打电话约时间进行作业。“有的老用户甚至等到冬天下雪也非要等我收”,董鹏对于能够赢得客户的认可颇为自豪。
董鹏说:“老百姓之所以信任我是因为我一直秉承‘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原则,在干活上从来不含糊。比如同一晌大豆地,别人只能收出15-16袋,我能收出20袋,最少也是19袋半。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干坡地、坑地的活效率慢不赚钱,很多机手不愿意干,我不赚钱也给他们干。”
董鹏不但得到了种植户的信任,还得到了周边大豆商贩的认可。“我们周边的黄豆商贩都知道我,之前收大豆时,打开袋子一看,问是谁收的,老百姓说董鹏收的,就给320元,别的车只给300。后来老百姓都知道了,一来收豆子都说是董鹏收的”,说起这件事董鹏言语间满满都是自豪,“因为我把迪尔机器调整的好,收的豆子锃亮,圆润,没有瓣,还干净。”
十几年造就迪尔收割机专家
十几年的日积月累,董鹏已成为迪尔收割机的专家,保养、维修自己轻松就能搞定。他告诉我们,购买约翰迪尔收割机的这十几年里,就19年R230收割机陷到泥里找过一次售后。
据悉,由于经验丰富,去年年底,他还和一些其他迪尔老用户还被约翰迪尔邀请到工厂参观,请他们给升级的约翰迪尔C440、C120收割机提意见。
董鹏告诉我们,相处十几年,能明显感觉到迪尔收割机在不断进步,每次升级换代后,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上都会有很大提升。
如今,董鹏就是约翰迪尔的一张“行走的名片”,很多同行和亲朋好友在购车时都会征求他的意见,董鹏告诉他们,“想用得住,这辈子不想换车咱就选迪尔,是贵,但是它也是真好。”最后懂车的人很多都买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