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
罢工:谈判持续到深夜
这一次的罢工发生在约翰迪尔不同地区的14个工厂,被视作是美国私营领域近两年来出现的最大规模的罢工。据悉,该公司的管理团队与工会代表的谈判一直持续到当地时间的周三深夜,希望能够达成协议,避免罢工,但最终没能成功。
而约翰迪尔公司是美国知名的农业机械和重型设备生产商,他们的拖拉机和收割机等产品在中国等多个国家均有销售。该公司2021财年的净收入预计接近60亿美元,这将是纪录新高,而工人们则要求在新的6年期合同中,涨薪5%到6%。
央视财经报道称,疫情下,不少行业的工作环境有所恶化,而通胀上升,物价上涨,使得类似的诉求越来越广泛地发生在多个领域。早些时间,超过24000名凯泽永久医疗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投票批准了罢工。而在好莱坞,还有6万名工作者正在谈判之中,并计划在下周一发起罢工。一旦如此,整个影视行业也都可能受到冲击。
现在,美国通胀水平整体上高于工资的增长,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4%,而工资水平上涨了4.6%。不过,有观点认为,工资的上涨可能会很快赶上甚至是超过物价的涨幅。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 埃里安:我们将会看到工资的增长超过物价的上升,因为很长时间以来,终于第一次看到工人们有了议价权,所以不要低估了这一点,人们正在到处设法雇佣工人,而且提供各类奖励,这些都将很快转化为工资的上涨。
报道称,一旦如此,可能会带来更为持久性的通胀问题。而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近日表示,通胀上升将使得社会保障方面所谓的“生活费调整”在2022年增加5.9%,这将是近40年来的最大增幅,也就是说美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将会大幅增长,这也意味着高薪人群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社会保障税。
2
约翰迪尔中国业务存在不确定性
约翰迪尔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农机企业。约翰迪尔进入中国的产品,最早是改革开放之初,东北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全套迪尔农业机械。之后,中国引进迪尔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技术,在国内生产1065、1075型联合收割机。
约翰迪尔的特点是不喜欢与别人合资经营,在中国的迪尔佳联和迪尔天拖是特例,也是迪尔公司的权宜之计和过渡安排,最终还是走向独资。
中国的佳联的"丰收"牌联合收割机、天拖的"铁牛"牌拖拉机、宁波的“奔野”牌拖拉机,与迪尔合资后很快就弃之不用了。不久前,被雪藏10年的奔野商标再次卖身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详见:被弃10年后,中拖三大金刚“沉没者”再“嫁”)
中国农机市场一度“繁荣”,曾让迪尔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这几年,迪尔在中国虽然拥有利润堪极高的产品,如采棉机等(再如打包机,约翰迪尔CP690在2018年时售价才540万元,而2020年已经涨到630万了)。
但是,约翰迪尔中国的总体发展据称并不太顺利,由于多种原因,整体战线大幅收缩,中国区员工人数大幅缩减(这对中国企业或许是一个机会,可以吸引人才)。此前,非常农机从约翰迪尔(John Deere)方面证实,迪尔公司位于天津的发动机工厂于2021年10月关停。至此,约翰迪尔原本位于中国佳木斯、哈尔滨、宁波、天津(包括农机工厂、工程机械工厂、发动机工厂共3家)共6家工厂中,剩下2—3家(佳木斯和天津的两家)。据业内人士此前介绍,迪尔结合中国的农情开发了不少产品,如摘穗玉米收获机等。但其产品无法与价格较低且质量也不错的中国产品竞争,因此并不算成功。再说中拖,2007年,迪尔公司收购了当时经营效益极好的宁波奔野拖拉机公司,强势切入中国的中小型拖拉机市场。然而,在十多年的中小拖拉机市场的拼杀中,世界头号强手迪尔却败在众多中国农机企业之手。大拖也不例外。
非常农机分析认为,中国制造无论以何种方式艰辛崛起,都说明中国人或中国企业在虚心学习跨国公司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企业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尽管这种优势由于缺乏核心关键技术未必长久,但这也是成长的毕竟阶段——无需妄自尊大,更不必妄自菲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