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是国产挖掘机的缩影,三一重工的进步代表着国产挖掘机械行业的发展。然而,透过“多项荣誉傍身”的中国挖机产业,我国挖掘机行业还面临哪些亟待攻克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在哪里?
一、价格战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近几年,被行业诟病的挖机价格战始终在持续上演,甚至吸引了外资品牌的效仿。
根据分会调研统计,2020年以来,典型产品的终端价格都呈现下滑趋势。其中大挖、中挖、小挖降价幅度分别为34.5%、8.6%和10.7%。自2018年以来,小挖降价约1/3,中挖价格下降约1/4,大挖价格也出现超15%的降幅。2021年,在原材料成本涨价压力下,终端价格仍然在下滑,价格下降幅度甚至超过成本降幅。低价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极具残酷性。
此外,面对国产品牌的全军突起,部分外资品牌开始有针对性的调整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相继推出一些新的高性价比机型,如卡特推出经济性GX系列挖机等,这无疑加速了市场的价格竞争。
虽然,价格战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市场占有率,然而损害的是老客户的利益,加剧了工程项目的竞争,影响了二手设备进一步贬值。
虽然,我国挖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不俗成绩,但营造一个良好的挖机市场环境同样重要。未来,挖机价格战的博弈要转变为品质+服务的竞争,毕竟企业只有靠挖掘自身优势,才能获取更多长久的利益。
二、高端零部件受限于人
近年来,虽然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能够“顶得上”,但部分高端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国产零部件离“用得好”仍有一段差距。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以液压件为例,我国液压件行业呈现出普通液压件结构性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与高端液压件结构性短缺、大量依赖进口共存的局面。
根据工程机械挖掘机械分会数据显示,我国高端液压产品有70%依赖进口,其中高端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进口比例更高,并且大约有80%的高端液压件受制于人。目前全球液压行业集中度较高,全球龙头企业集中于日本、美国和德国,包括博世力士乐、派克汉尼汾、伊顿和川崎四家公司,2020年其市占率分别为19.7%、9.7%、7.2%和5.7%,总计市场份额达42.3%。
在液压油缸方面,主要外资品牌有日本KYB,韩国东洋电机、美国派克汉尼汾等,目前恒立液压国内市占率已达55%。在液压泵阀方面,主要外资品牌有德国博世力士乐,日本川崎重工、英国戴维布朗以及美国伊顿、派克汉尼汾,川崎、力士乐等龙头公司在我国挖掘机泵阀市场中占比较高。在液压马达方面,国内挖掘机的回转马达以外资KYB和丹佛斯为主,国产品牌中恒立实现小批量供应;行走马达中外资以纳博特斯克为主,国产制造商中有艾迪精密。
过去,中国市场生产多少台挖掘机,是由国外油缸企业决定。而今,随着行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液压件、传动件、电气件自制率不断提高,部分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已有所缓解。但中国挖机产业要想迈向更高的山峰,就必须主攻高端、高举高打,努力补齐关键装备、基础零部件、系统软件等短板。
三、后市场布局仍在起步阶段
无论是卖挖机还是其他工程机械产品,市场不是一锤子买卖。除了产品品质和质量外,后市场布局同样重要。
以挖机领域两大中外巨头企业——三一和卡特为例,虽然三一在中国及全球的挖机市占率超过卡特,但在全球销售网络布局和后市场业务布局上却略逊一些。
从后市场服务布局看,目前,卡特彼勒在全球共有500多个制造、营销、物流、服务、研发(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和相关工厂,以及代理商网点。相较而言,三一重工在海外子公司仅有美国、巴西、印度、欧洲、南美等六家子公司网点,海外布局有限。
从产业链后市场布局来看,卡特彼勒后市场业务有配件零件生产、二手设备回收、设备租赁等,而三一在后市场的布局今仅有配件零件生产和线上销售平台运营。
此外,在欧美市场,工程机械代理商后市场的营收贡献占到整个公司营业额的50%~60%,其中,卡特彼勒代理商芬宁国际公司2020年的服务和配件收入高达34.7亿美元,贡献了企业60%的营业额。而在中国的代理商后市场吸收率却在10~20%的低位徘徊,其中,三一代理商仅仅有几个点的利润水平。
究其原因是,卡特芬宁国际已经把竞争差异化提升到服务的领域,让客户品尝到优质服务带给他们的利益。而中国制造商由于高举价格战和免费服务致使其利润降低,也让代理商很难赚钱。而代理商们缺失了能为客户提供长期和完善的客户服务协议,致使大量的服务后市场流失。
目前,由于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存量时代,其后市场维修服务和配件的后市场已达上千亿规模,二手设备和租赁市场更是达到万亿规模。工程机械企业应从过去以产品为核心发展模式,全面向“产品+后市场服务”方向转型,进而推动工程机械向高附加值服务领域延伸。
现如今,我国的挖机产业如日中天,无论是产品品质、性价比还是国产品牌的全球影响力都得到很大提升。但还要注意的是,竞争不在一时一世,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中国挖机企业应该淡化占有率,并注重现金流、利润和产品质量,才能百舸争流,实现中国挖掘机械高质量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前瞻网、前瞻经济学人、杰克下午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