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 | 两会闭幕,盘点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的两会建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2-03-11 14:45   来源:铁建重工

3月11日,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2022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与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积极履职尽责,就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稳就业、二手装备出口改革等问题建诤言,献良策,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贸易报、中国工业报、中国经济周刊、香港文汇网、澎湃新闻、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和国资小新、国务院国资委官网等中央和省部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面,小编带您一同回顾刘飞香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精彩建言:

谈科技创新

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总书记在内蒙古参加审议时,对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讲话,坚定了我们要继续加大研发的决心,不能止步于既有成绩,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这样产业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突破。

▲新华社全国通电报道,全国30余家中央和省级党报刊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表示,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应对技术挑战。

▲新华社国际通电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研发、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说,我们正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己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解放军报报道

2021年6月,铁建重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注册制上市,创造了央企A股首例分拆上市、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科创板专业设备制造行业募资规模最大等多项纪录。

“通过注册制上市,成功验证了公司拥有的‘硬科技’实力。”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自豪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在上市过程中,铁建重工优选了19家具有产业协同效应和合作潜力的战略投资者,为公司持续发展带来更加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公司将合理、有效使用上市募集资金,聚焦攻克一大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一条突出创新引领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济日报报道

“京华号”盾构机:一路掘进,一路创新

大型盾构机制造工艺复杂,其自主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完善程度。应用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的“京华号”集多项大盾构高难精尖技术于一身,整机长150米、直径达16米级,刷新了国产盾构机的直径纪录,标志着我国盾构机研发制造水平的又一次跃升。

2月22日,在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现场,“京华号”盾构机顺利通过地下最低点59米。

盾构机是专门用于隧道掘进的工程机械,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享有“地下蛟龙”“钢铁穿山甲”的美誉。它犹如一条钢铁穿山甲,能在山间、水底和城市地下钻出一条条隧道,既高效,又安全。

2020年9月27日,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在湖南长沙成功下线。这台盾构机整机长150米,直径达16米级,总重量4300吨,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近年来,中国铁建聚焦隧道施工、轨道交通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自主研发不同型号的盾构机,实现了我国盾构机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出口、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量身定制 开挖断面超200平方米

由首发集团投资建设的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全长约16公里,其隧道盾构段约7.4公里,共设计了两条隧道,每条隧道三层,开挖断面超过200平方米,是一般地铁隧道的5倍,为整个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完成这样一项超级工程,需要一台盾构机,而且必须是超大直径。

一台大型盾构机,重量超过3000吨,零部件超过3万个,涉及电气、光学、力学、土木、机械等众多学科,制造工艺复杂,其自主化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完善程度。

较之常规直径、大直径盾构机,15米级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系统集成更复杂,加工制造更困难,可靠性要求更高,工程应用风险更大,一直是国产盾构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薄弱领域。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掘进,将面临50多个风险源。地上风险源密集、地下空间环境复杂。针对项目所处的特殊地理地质条件,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四局)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以下简称铁建重工)联合多所高校院所,依托以往应用成熟的常规直径、大直径盾构机自主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加工制造技术,开始了共同研发首个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的历程,并将其命名为“京华号”。

聚力攻关 突破多项高精尖技术

如何让超庞大的盾构机实现高精度制造和智能化施工,是研制“京华号”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在保证盾构机功能优越的同时,还要确保运输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将超大超重的盾构机部件,分解成合理的体积和重量,是生产设计面临的另一大难题。”中铁十四局大盾构专家陈鹏说,此外,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地质主要为富水高密砂层,盾构机需要在该地层中独头掘进7.4公里,工程对盾构机的可靠性及工程适应性要求非常高。

设计之初,研发团队详细调研了国内盾构组装能力、各种运输方式的能力,并借助三维建模优势,在充分考虑结构可靠性和生产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输能力,量身设计出了“京华号”。

“盾体分为前中盾和盾尾两大部分。前中盾共分为10块,盾尾分为4块,刀盘分为1个中心块、6个刀箱和6个小边块,最大分块重量仅250吨,符合现有起吊和运输要求。”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说。

面对北京东六环入地工程地层水压高,且盾构掘进距离长、磨损性强等难点,“京华号”对整机的耐磨性及承压性进行了重点设计。

经过数月的艰苦攻关,研发团队针对大盾构开挖、出渣、支护和精密制造等关键设计制造难题,聚力突破了多项大盾构高难精尖技术。

“京华号”刀盘上,有近400个硬质合金的刀头,硬度媲美金刚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京华号’还首创了综合性常压换刀方案。”陈鹏说,创新研发的伸缩主驱动技术,解决了硬岩地层换刀难题,创新研制的常压换滚刀装置,消除了带压换刀的风险隐患。

2020年9月27日,“京华号”在湖南长沙下线。

同步双液注浆 填补超大直径施工空白

“京华号”一路掘进,一路创新。

城市内盾构隧道施工要下穿地上密集风险源,因此需要将地表变形有效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对风险源的影响。“要想控制地层沉降等,最关键的是盾构施工的注浆工艺。”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项目盾构副经理孙长松说。

常规的盾构隧道施工同步注浆采用的是水泥单液浆,存在凝固时间较长、流失量大、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管片上浮等缺点。

为此,“京华号”在研发和施工应用中,在国内首创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历经3年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一年半的方案论证、试验,充分应用了西南交通大学在本领域的前瞻储备和铁建重工的制造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陈鹏说,“京华号”实现了地面沉降的毫米级控制,确保盾构施工对地面既有建筑的零扰动。

“施工中,与传统浆液相比,‘京华号’浆液固结时间从8小时缩到1小时,并能快速达到有效强度,形成对隧道的加固、地层的支撑。”现场技术研究人员舒计城博士说,目前这一研究国内尚无先例,世界各国也无完全成熟的研究成果。

经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等专家论证,“京华号”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实践效果显著,科技含量高,属国内首次,填补了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的空白。

截至2022年2月,“京华号”盾构机已掘进至1380环,成型隧道2760米。除首创国内同步双液注浆施工关键技术外,“京华号”还陆续攻克了深基坑施工、盾构浅覆土始发、盾构机高风险吊装、穿越多处敏感建筑物、长距离穿越高致密砂层等11项技术难题。

据悉,依托于北京东六环项目,“京华号”研发团队已经瞄准机器人换刀、盾构机远程驾驶等前沿技术,技术人员正尝试将施工过程与5G技术、智能等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盾构施工能力,助力中国大盾构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经验迭代升级。

▲科技日报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研发、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说,我们正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己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人民政协报报道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建议,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智慧力量。

如今,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和依靠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创新自信,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向着科技强国建设的目标阔步前进。

▲工人日报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研发、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说,我们正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己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法制日报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研发、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说,我们正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己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在《坚持创新驱动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担当作为》的主题发言中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听了深受鼓舞。湖南已经建立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铁建重工是其中重要一员,见证了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取得的显著成效。

隧道掘进机代表了一个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10多年前一直被国外垄断。在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下,铁建重工采取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行”的创新模式,实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相结合,仅用10余年时间,就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国产掘进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并且批量出口海外。中国最大直径16米级盾构机、中国最大海底埋深盾构机等大国重器都出自铁建重工。

铁建重工充分运用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积极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五化协同”,取得了丰硕成果,智能盾构机、智能TBM、隧道钻爆法智能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国内重点工程。“我们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告,自主创新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已经彻底告别了受制于人的时代,并且领先全球。”刘飞香说。

刘飞香建议,进一步明确对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激励措施,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刘飞香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研发、生产、经营陷入被动。我们正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己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中国工业报报道

铁建重工刘飞香:推进核心基础件技术攻关和数字孪生技术创新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将继续推进掘进机核心基础件技术攻关、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与数字孪生技术创新、高原铁路隧道施工装备研制。

刘飞香表示,去年6月,中国铁建所属铁建重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创造了央企A股分拆上市首例、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专业设备制造领域募资规模最大等多项科创板纪录。去年一年,铁建重工各项经营业绩均呈增长趋势,实现营业总收入95.1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3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74%。去年铁建重工子企业入选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谈及投资者关系,刘飞香表示,今年拟综合利用多个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建立投资者关系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司透明开放,理顺投资者沟通交流渠道。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刘飞香表示,铁建重工会根据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不断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持续占领产品智能化高地,拓展市场空间。

▲澎湃新闻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攻克“卡脖子”技术 奔向科技创新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听了深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表示,湖南已经建立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铁建重工是其中重要一员,见证了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取得的显著成效。

隧道掘进机代表了一个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10多年前一直被国外垄断。刘飞香介绍,在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下,铁建重工采取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行”的创新模式,实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相结合,仅用了10余年时间,就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国产掘进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并且批量出口海外。全球最大直径23米级竖井掘进机、中国最大直径16米级盾构机、中国最大海底埋深盾构机等大国重器都出自于湖南铁建重工。”刘飞香说。

“我们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告,自主创新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已经彻底告别了受制于人的时代,并且领先全球。”刘飞香介绍,近年来,铁建重工积极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五化协同”,取得了丰硕成果。智能盾构机、智能TBM、隧道钻爆法智能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国内重点工程。

刘飞香建议,进一步明确对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激励措施,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湖南卫视报道

谈高质量发展

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盾构机产业全面领跑

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矢志在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方面领先全球,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未来,铁建重工将不断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打造更多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推动盾构机产业全面领跑,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力量。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

盾构机是工程机械领域的“地下航母”,在我国曾一度依赖进口。以湖南企业铁建重工为代表的盾构机研制企业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在数十年间实现了“弯道超车”,一大批盾构机装备从湖南走向海外市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1年,铁建重工位列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五强的第一位。

“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矢志在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方面领先全球,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未来,铁建重工将不断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打造更多超级地下工程装备,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

▲中国日报报道

刘飞香代表:用更智能的零部件助盾构产业领跑

履职5年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以下简称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始终关注着地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积极为产业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智能化升级建言献策。

国产最大盾构机“京华号”,直径达16米级,从设备研发制造到施工应用,每一个技术卡点和关键节点,都有刘飞香刻厉攻坚的身影。

“京华号”的研发设计过程充满挑战,但铁建重工团队,凭着十余年的技术积累,让困难指数陡然平滑。“首次锻造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不能掉以轻心。设备要参建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意义重大。”刘飞香坦言,这其中既有压力,也有底气。

刘飞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发团队持续8年专注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潜心攻关2900多个日夜,攻克和掌握了围绕开挖、出渣、支护和超大结构件精密制造等关键系统设计、制造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建、矿山、水利等隧道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持续高速增长,政、产、学、研、用多方位立体式的技术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国产装备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在刘飞香看来,随着高原铁路等国家战略性重点难点工程开工建设,设备需要挑战超恶劣的自然环境,应对超风险的地质条件,采用超常规的设计施工方法,满足超大超长超深地下空间结构施工要求,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

“部分国产配套核心基础件可靠性不足,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产品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是今后亟待制造企业解决和攻克的难点。”刘飞香说,像盾构机的一些核心零部件,由于应用工况恶劣、制造工艺极其精密、产品可靠性要求极高、规格尺寸巨大,对基础设计理论、原材料、热处理、制造加工工艺、装配与试验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博弈的核心,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面临新的方向选择和路径突破。在产业升级的风口中,铁建重工从2014年开始展开数字化转型,着力推进以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为技术方向的数字化转型。

▲科技日报报道

全国两会 | 刘飞香:促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香港文汇网记者 姚进)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提出建议——全面响应中央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藉助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提升湖南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通过高水平开放举措,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

近年来,国际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开始不断完善,全球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

与此同时,国内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设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二手装备的交易、流通也进入快车道。但是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怎么破?

刘飞香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深度阐述了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的必要性。他认为,首先,二手装备的流通能加快产能输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将极大的拓展装备制造业后市场发展新路,扩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全价值链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中国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产业集群”;再次,对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重要目标有益;第四,能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优势明显

刘飞香认为,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科研实力、智能制造前瞻布局以及重大功能性平台的蓄势赋能,湖南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方面具有优势,可行性强。

众所周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被誉为制造业“国家名片”,特别是21世纪以来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发展。2021年,四大主机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均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在50强中销售额全球占比达14.35%,超过其余入选7家国内企业的总和。

“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是湖南服务和融入制造强国战略,提升湖南先进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契机,对推动实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中非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飞香表示。

▲香港文汇网报道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推动盾构机产业全面领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所属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表示,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研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铁建重工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盾构机关键零部件“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履职5年间,刘飞香始终关注地下工程装备产业,围绕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智能化升级积极建言献策。在他的参与推动下,仅用十余年时间,以盾构机为代表的地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从替代进口到实现出口的大跨越。

今年两会期间,刘飞香提出建议,以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荡海外市场。

在刘飞香看来,随着城建、矿山、水利等隧道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持续高速增长,政、产、学、研、用多方位立体式的技术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国产装备的整体技术国际先进,部分技术国际领先。“部分国产配套核心基础件可靠性不足,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产品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是今后亟待制造企业解决和攻克的难点。”

刘飞香透露,目前铁建重工依托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推进以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为技术方向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隧道掘进装备实现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面国产化,全面领先世界。

▲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报道

“我们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告,自主创新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已经彻底告别了受制于人的时代,并且领先全球。”

3月5日,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大国重器铸造者刘飞香发言,激情豪迈、铿锵有力。此时,50公里开外的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现场,犹如钢铁穿山甲的“京华号”盾构机正在作业,印证着他的话。

应用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的“京华号”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集多项大盾构高难精尖技术于一身,整机长150米、直径达16米级,刷新了国产盾构机的直径纪录,标志着我国盾构机研发制造水平的又一次跃升。就在今年2月22日,“京华号”盾构机顺利通过地下最低点59米。

“‘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锻造硬实力、打造高精尖、攀登制高点,矢志在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方面领先全球,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刘飞香说,铁建重工诞生于湖南,成长于湖南,在湖南一步步发展壮大。这些年,国产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实现快速成长和创新突破,一切得益于新时代举国创新体制,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得益于企业聚力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坚持。目前,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下,铁建重工等装备制造企业集聚长沙,形成了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掘进机,占据了全国90%以上新增市场及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

作为一名“技术控”全国人大代表,他始终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底色,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发展己任,不断推动产业技术迈向更高端。进入“十四五”,国内高原铁路、跨海隧道、南水北调西线等国家重点超级工程将越来越多,对地下工程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和研发团队为此展开了智能化科研攻关,形成了从部件智能到整机智能,从单一产品智能到成套装备集成智能的发展路径,为国家重点超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继超级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后,高端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将成为湖南‘超级家族’的又一张新名片。”刘飞香对此信心满满。

▲红网报道

谈稳就业

发展壮大新产业,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制造业企业应该通过发展壮大新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就业增量,挖掘自身的用人潜力,储备、充实、培养员工队伍。同时,还应进一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跨职能、跨部门的招聘平台。

开通直通车,返岗更便利。

2月8日复工,到岗率就达98%。春节假期刚过,铁建重工各地的车间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各地纷纷推出专车、专列、专机等‘直通车’服务,返岗更便利,生产更给力!”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说。

重点群体有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中央企业要做好稳就业表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刘飞香代表说,3月上旬,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将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

▲人民日报报道

制造业是全民就业的基本盘,怎么稳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国有企业应该撑起稳就业的大梁,积极发挥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稳定供应链,畅通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我们把保用工促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刘飞香认为制造业企业应该通过发展壮大新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就业增量,挖掘自身的用人潜力,储备、充实、培养员工队伍。同时,还应进一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跨职能、跨部门的招聘平台。

在刘飞香看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走向深度融合,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对新学科人才、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形成刚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不仅可以提高就业数量,而且也能提升就业质量。

▲中国青年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中央企业要做好稳就业表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人民网报道

谈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

全面响应中央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借助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提升湖南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通过高水平开放举措,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代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装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但二手装备流通出口不畅,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建议,以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荡海外市场。

刘飞香介绍,随着全球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开始不断完善,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布局,从二手装备标准建设、交易模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快探索,将其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装备制造业大省湖南为例,虽然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二手装备出口贸易占比不到该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

“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能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刘飞香认为,这有利于形成产业内外双循环,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出现的产能过剩、销售迟滞及市场风险;同时可极大拓展装备制造业后市场发展新路,显著提升中国二手装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装备产业国际影响力。

刘飞香说,目前国内二手装备出口主要存在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展示平台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出口交易主要以贸易商为主,由于回收模式大多为个人交易,普遍存在没有进项税票的现象,且没有工程机械二手装备税费缴纳具体规则,导致贸易商经营没有安全感。

刘飞香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依托自贸区成立工程机械循环装备出口交易中心,依据该中心开展二手装备回收、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税费开票等全链条服务,这不仅解决了二手装备出口交易链条过程中“无票”“谁来开票”等难题,还能提升中国在全球先进制造业规则制定主导权和议价权。

他还建议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同时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备出口市场交易信心。

▲光明日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二手装备流通出口不畅,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痛点。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抵御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销售迟滞等风险。同时,可拓展装备制造业后市场发展新路,进一步提高中国装备产业国际影响力。建议以自贸试验区为试点,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成立工程机械循环装备出口交易中心,开展二手装备回收、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税费开票等全链条服务。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

▲经济日报报道

二手装备流通出口不畅?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吁探索新出路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向一鹏)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装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但二手装备流通出口不畅,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建议,以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荡海外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开始不断完善,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布局,从二手装备标准建设、交易模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快探索,将其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刘飞香随身带着代表证,时刻提醒自己好好履职。这几年,他先后提交多份建议,几乎均与装备制造有关。

刘飞香通过调研发现,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的湖南,虽然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二手装备出口贸易占比不到本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

“二手装备出口很有必要。”刘飞香认为,一是有利于形成产业内外双循环,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出现的产能过剩、销售迟滞及市场风险;二是可极大拓展装备制造业后市场发展新路,显著提升中国二手装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装备产业国际影响力。

刘飞香表示,目前,二手装备出口主要存在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展示平台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当前,国内二手装备出口交易主要以贸易商为主,由于二手装备回收模式大多为个人交易,回收二手装备普遍存在没有进项税票的现象,且没有工程机械二手装备税费缴纳具体规则,导致贸易商经营没有安全感。”

刘飞香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依托自贸区成立工程机械循环装备出口交易中心,依据该中心开展二手装备回收、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税费开票等全链条服务,这不仅解决了二手装备出口交易链条过程中“无票”“谁来开票”等难题,保障二手装备出口“中国制造”的品质,还能提升中国在全球先进制造业规则制定主导权和议价权。

与此同时,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同时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备出口市场交易信心。

▲中国新闻网报道

刘飞香代表:推进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拓宽海外新市场

人民网长沙3月7日电(匡滢、实习生杜沁庭)二手装备出口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长期致力于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研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就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从2000年开始,国际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全球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国内装备制造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全面响应中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为湖南加快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提供新鲜土壤。

刘飞香指出,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十分必要,这一举措能加快产能输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内外双循环;能推动增量提速,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有力支撑中国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产业集群”;能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重要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中,湖南具有优势。首先,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实力强劲,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被誉为制造业“国家名片”,且拥有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科研院所、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等科研平台;其次,智能制造前瞻布局,三一、中联、铁建、山河等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加强科创研发,在设计、生产、管理、运维、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电动化、低碳化上深耕发力;再次,重大功能性平台蓄势赋能,金融、科技、人才等大批高端资源要素在湖南集聚,为开展二手装备出口业务路径提供了多种可能。

目前,二手装备市场依然存在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交易展示平台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刘飞香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海外市场、安心规范赚钱。

同时,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出口市场交易信心;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行业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

▲人民网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从湖南试点 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全断面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智能铲铣机、隧道除尘台车、悬浮智能巡检车……

近年来,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不断更新迭代,设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二手装备的交易、流通也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以及各主机厂置换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国内的二手装备存量将进一步扩大。

“从2000年开始,国际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开始不断完善,全球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在市场机遇刺激下,多家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布局,从二手装备标准建设、交易模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快探索,将其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介绍。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国务院对湖南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并要求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开展二手装备出口先行先试,加快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

“湖南作为拥有多家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省份,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在二手装备产业链,其出口贸易占比不到湖南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市场上依然存在二手装备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交易展示平台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刘飞香说。

刘飞香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海外市场、安心规范赚钱。

“国内二手装备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需要完善规则加快产能输出,以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拓宽装备制造业市场发展新路。”刘飞香说。

通过调研,刘飞香发现二手装备产品的旧件利用率可达80%以上,装备再制造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可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建设二手装备出口业务示范区,能显著提升我国二手装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可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交通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建议 推进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飞香针对因二手装备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交易展示平台不健全以及售后服务不完善导致的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提出了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的建议。

二手装备出口存难点

刘飞香表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以及各主机厂置换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国内的二手装备存量将进一步扩大,但二手装备的出口并未发展起来。

“以湖南为例,湖南作为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省份,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二手装备出口贸易占比不到湖南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刘飞香说。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二手装备出口?刘飞香认为,目前国内二手装备出口主要存在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展示平台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出口交易主要以贸易商为主,由于回收模式大多为个人交易,普遍存在没有进项税票的现象,且没有工程机械二手装备税费缴纳具体规则,导致贸易商经营没有安全感;当前二手装备交易多以贸易商个人零散的客户资源维系,集聚性与延续性相对较差;二手装备售后服务不完善,主要部件均为国产,国产配件在国外渠道少,维修不方便。

支持二手装备“走出去”

针对二手装备“走出去”的难题,刘飞香建议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具体来看,他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海外市场,安心规范赚钱。同时,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备出口市场交易信心。另外,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行业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

“与整机通过海外建基地‘走出去’的模式不同,二手装备‘走出去’更加依赖统一出口销售渠道。建设二手装备出口业务示范区,能显著提升我国二手装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刘飞香说。

▲中国证券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改革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二手装备出口是促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就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问题建言献策。

刘飞香表示,二手装备产品的旧件利用率可达80%以上,装备再制造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可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二手装备出口大有可为

从2000年开始,国际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开始不断完善,全球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二手装备的年度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万台,新机和二手装备交易占比达到1:1,交易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

在市场机遇刺激下,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等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布局。

与此同时,国内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为湖南加快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提供了条件。

不过,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如湖南作为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省份,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在二手装备产业链,其出口贸易占比不到湖南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

刘飞香表示,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十分必要,这一举措能加快产能输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能推动增量提速,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有力支撑中国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产业集群”;能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产业的角度看,二手装备的流通,能加速新机的销售,通过开展二手装备出口,形成产业内外双循环,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出现的产能过剩、销售迟滞及市场风险。”刘飞香表示。

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在刘飞香看来,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探索上,湖南具有优势。

据介绍,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被誉为制造业“国家名片”。近些年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发展。四大主机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均进入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在50强中销售额全球占比达14.35%,超过其余入选7家国内企业的总和。

湖南工程机械产品涵盖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占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5%。混凝土机械、挖掘机、建筑起重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桩工机械等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矿山运输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并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科研实力更是不俗。据介绍,铁建重工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国产首台大直径铁路盾构机等30余项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战略性、颠覆性的国内和全球首台套产品。

目前,我国二手装备市场依然存在交易税费规则缺失、标准体系不规范、交易展示平台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刘飞香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海外市场。

刘飞香还建议,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出口市场交易信心;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行业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

▲上海证券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建议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当前,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导致国内市场‘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进而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二手装备市场的症结所在。

“2005年,国内装备制造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设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二手装备的交易、流通进入‘快车道’。而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以及各主机厂置换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国内二手装备存量进一步扩大。”刘飞香认为,这标志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

以湖南为例,刘飞香介绍道,“湖南作为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省份,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在二手装备产业链上,出口贸易量占比不到全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

谈及原因,刘飞香表示,目前二手装备出口面临着四个问题:一是交易税费规则缺失,面临着“依据什么开票”“谁来开票”“开票后合不合规”“无出口退税”等痛点、难点;二是标准体系不规范、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以次充好等问题层出不穷;三是交易展示平台不健全,多以个人零散的客户资源维系,集聚性与延续性相对较差;四是售后服务不完善,主要部件均为国产,国产配件在国外渠道少,维修不方便。

在此背景下,刘飞香认为,湖南作为先进制造业“高地”,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科研实力、前瞻的产业布局以及重大平台蓄势赋能,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中已然具备了先行先试的优势和条件。

针对二手装备交易出口的问题和痛点,刘飞香结合湖南装备制造业的现有基础和条件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进入海外市场、安心规范赚钱。具体而言,可从建立税费标准、规范开票主体、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

二是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同时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出口市场交易信心。

三是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

▲证券日报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郭志强) “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

他认为,推动二手工程机械装备出海具有多重意义,可以加快产能输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增量提速,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重要目标;推动产品走出去,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

在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版图中,湖南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实力强劲、智能制造前瞻布局以及重大功能性平台蓄势赋能,在开展二手工程机械装备出口改革中具有优势。

在此背景下,刘飞香认为,湖南作为先进制造业“高地”,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科研实力、前瞻的产业布局以及重大平台蓄势赋能,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中已然具备了先行先试的优势和条件。

针对二手装备交易出口的问题和痛点,刘飞香结合湖南装备制造业的现有基础和条件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进入海外市场、安心规范赚钱。具体而言,可从建立税费标准、规范开票主体、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

二是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同时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出口市场交易信心。

三是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借自贸试验区为二手装备出口探索更多可能

一提到中国装备制造业,位于湖南省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都是一张张“金色名片”。2020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在成立时,就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其中,有一项措施值得关注,就是开展二手装备出口先行先试,加快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就提出了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的建议,为装备制造业打造外贸出口新增长点鼓与呼。

“推动二手装备更好出口,可以起到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刘飞香说,抓住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能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再通过高水平开放举措,从而激活“双循环”的发展潜能。

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二手装备的流通,能加速新机的销售,通过开展二手装备出口,将回收的二手装备整修之后再出口到其他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产业内外双循环,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出现的产能过剩、销售迟滞及市场风险。

从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角度来看,推动二手装备出口,将极大地拓展装备制造业后市场发展新路,扩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全价值链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中国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产业集群”,这对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二手装备出口还有助于实现“双碳”重要目标。我国一直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着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水平。“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若二手装备产品的旧件利用率可达80%以上,装备再制造实现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可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推动二手装备出口还有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我国二手装备出口水平与装备制造业整体国际影响力不成正比,与整机通过海外建基地“走出去”的模式不同,二手装备“走出去”更加依赖统一出口销售渠道,建设二手装备出口业务示范区,能显著提升我国二手装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际市场来看,国际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在2000年开始不断完善,全球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从国内市场来看,”刘飞香说,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二手装备交易规模已经达到2953.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201.8亿元),同比增长7.6%。预计到2025年,全球二手装备的年度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万台,新机和二手装备交易占比达到1:1,交易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在市场机遇刺激下,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等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布局,在政府的支持下,从二手装备标准建设、交易模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快探索,将其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再看国内,国内装备制造产业在2005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设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二手装备的交易、流通也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以及各主机厂置换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国内的二手装备存量将进一步扩大。但是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刘飞香介绍说:“如湖南作为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省份,新机外贸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5%左右,但在二手装备产业链,其出口贸易占比不到湖南省新机外贸出口量的1%,每年出口不足500台。”

“当下阻碍二手装备出口的因素主要有二手装备交易税费规则缺失、二手装备标准体系不规范、.二手装备交易展示平台不健全、二手装备售后服务不完善等,我们需要对症下药。因此我提出了三项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海外市场、安心规范赚钱;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同时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备出口市场交易信心;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行业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在刘飞香看来,湖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实力强劲,在智能制造方面实现了前瞻布局,还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功能性平台蓄势赋能,有条件做好二手装备出口改革创新工作。

▲中国贸易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支持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

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能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

【背景】

国内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设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二手装备的交易、流通也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以及各主机厂置换销售占比不断扩大,国内的二手装备存量将进一步扩大,但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根据总体方案,湖南自贸试验区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2021年,长沙经开区会同多个单位深入研究,制定了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改革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先行先试,加快探索二手装备出口新路径。

【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建议,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二手装备出口交易税费新规则,帮助和推动二手装备出口相关企业大胆闯海外市场。

支持湖南率先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相关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二手装备价值评估标准、再制造标准,同时建立具有独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增强二手装备出口市场交易信心。支持湖南成立二手装备出口行业联盟,通过行业联盟建立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二手装备出口行业有序发展。

▲湖南经视报道

▲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小新》报道

两会湘声丨刘飞香: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提升湖南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

近年来,国际二手装备行业交易机制开始不断完善,全球二手装备交易量迅速扩大,市场愈发成熟,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迭代升级阶段。

与此同时,国内装备制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设备市场保有量急速增长,二手装备的交易、流通也进入快车道。但是二手装备流转处置不畅的问题导致国内市场的“堰塞湖”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怎么破?

“全面响应中央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借助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创新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提升湖南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通过高水平开放举措,激活内循环发展潜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提出建议。

刘飞香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深度阐述了开展二手装备出口的必要性。他认为,首先,二手装备的流通能加快产能输出,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将极大的拓展装备制造业后市场发展新路,扩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全价值链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中国打造“世界一流装备产业集群”;再次,对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重要目标有益;第四,能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为什么建议在湖南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刘飞香认为,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科研实力、智能制造前瞻布局以及重大功能性平台的蓄势赋能,湖南在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改革方面具有优势,可行性强。

众所周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被誉为制造业“国家名片”,特别是21世纪以来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发展。2021年,四大主机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均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在50强中销售额全球占比达14.35%,超过其余入选7家国内企业的总和。

“开展二手装备出口是湖南服务和融入制造强国战略,提升湖南先进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契机,对推动实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中非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飞香表示。

▲红网报道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