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了解《规划》有关情况,3月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
据介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成为“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体现。“飞扬”火炬采用清洁低碳氢能作为燃料;冬奥赛区共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配套建设加氢站30余座,全面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用能。
同时,王翔也指出,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
《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一是创新引领,自立自强;二是安全为先,清洁低碳,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稳慎应用,示范先行,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规划》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系统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支撑平台,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统筹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布局制氢设施,稳步构建储运体系和加氢网络。三是有序推进氢能多元化应用,包括交通、工业等领域,探索形成商业化发展路径。四是建立健全氢能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氢能产业标准,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
《规划》明确了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
对于氢能产业实施商业化的步骤,《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坚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合理布局、把握节奏,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规模化发展,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
《规划》并明确了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的具体要求: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在3月23日上午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谈到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时,坦承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这两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虽然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较为积极,如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依托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建设了一批风光制氢项目,为冬奥会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提供绿色低碳氢能;宁夏依托丰富的光伏资源,建设宁东光伏制氢等项目,为煤化工项目提供绿色低碳氢能。
氢气储运方面,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我国现阶段主要以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运输为主。我国目前氢气管道里程约400公里,在用管道仅有百公里左右。另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00余座,但主要以35MPa气态加氢站为主,70MPa高压气态加氢站占比小;现有加氢站的日加注能力主要分布于500~1000公斤的区间,大于1000公斤的规模化加氢站仍待进一步建设布局。
对此,《规划》在统筹全国氢能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致力于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
此外,王翔还特别指出,各地方要切实履行本地区氢能产业管理主体责任,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
来源:卓众商用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信息编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