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新冠疫情防疫屏障,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因目前疫情仍有反复迹象,无论是已经进行常态化生产运营的企业,还是在本地疫情缓解后已复工复产的企业,筑牢新冠疫情防疫屏障、确保员工身心健康仍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员工作为企业的宝贵资产,是保障企业机构的业务可持续性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的一环。自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广大企业机构中 HR / HSE 管理者的职责及员工的身心健康管理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员工健康视为最高管理层的责任,而不再仅仅是职业健康和/或 HSE 主管的职责。作为管理者,不能仅仅专注于危机事件的应对和恢复,而是需要“预防为先”和“风险降减”双管齐下。
对员工个人来说,新冠疫情不仅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引发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因封闭隔离不得不远程工作、因长期外派造成与家人分离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此,除了日常的个人防疫,企业管理者还应重视并加强员工的心理韧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企业投入一美元用于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平均会得到四美元的回报,不仅会对企业的品牌产生良好影响,而且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生产力方面,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可以使出勤率提升、缺勤率下降,帮助企业减少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额外开支。身心问题往往相伴而生,企业通过增加对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视来尝试减少慢性病的开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健康成本,还可在运营合规和业务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长期的益处。
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或原则,保障业务连续性
企业应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或原则,减少员工因伤病损失工时的情况。这也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第一,必须及时识别内部和外部危机管理盲点。这些盲点包括企业和机构内部的管理盲点,以及生产项目中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管理盲点。当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全面挑战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精力,应避免常规风险因而欠缺资源或关注而被忽略。
第二,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对于企业机构做好风险识别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获得正确的风险信息,才能及时对整体风险情况做出有效分析;只有明确哪里有风险,才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风险的管理之中。
第三,教育、支援、协助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和个人健康的准备,要把身体和心理两个“盔甲”做得更结实。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这也是企业机构业务运营连续性的基础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构建整体心理韧性架构,打造对心理健康友好的文化环境
企业机构应构建整体心理韧性架构,打造对心理健康友好的文化环境。在员工心理健康建设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像身体体检一样,对员工做出心理健康的评估。例如进行匿名的心理调研,了解员工整体心理状况,评估员工心理健康状态所处水平。
第二,提升员工的心理韧性。为员工提供能够提升心理健康认知的培训,进而提升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员工的心理韧性,并传授心理自我急救的方法和技巧。过去五年中,国际SOS为很多本土企业员工、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员工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员工进行过心理韧性的培训,包括心理急救的培训课程。心理急救课程可以让员工了解自我心理急救的方法,以及作为主管或者经理如何帮助员工做心理急救、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等。
第三,考虑设立EAP项目(员工心理健康援助项目)。通过EAP项目,员工可以很容易接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员工不愿意与身边的人沟通时,可在任何时候拨打热线,使用母语与在线的心理专业人员沟通所遇到的问题。
第四,在工作现场接入专业的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定制化的服务。例如,接受过心理健康相关培训的主管可以通过调研或在工作中识别一些员工的异常行为。对这些行为敏感度的增加,可以实现及早发现、及早帮助,比如聆听、 提供支持资源或进行相关的分析。而针对一些有高风险行为的员工,则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介入,识别后由心理专业人员给予疏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