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50%。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展望未来时指出:“未来的一切产品都将以服务的形式存在。换句话说,服务将几乎成为‘一切的产品’和‘产品的一切’。”未来,服务与产品将密不可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年,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开始重视服务,特别是在海外市场,人们意识到维修和配件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能否立足,也是中国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瓶颈和挑战,可是做好服务谈何容易。
杰出的服务为什么这么困难?这背后的原因很多。
首先,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比服务超前了100多年,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1876年开业,世界上有著名的丰田生产管理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还有戴明、克劳士比、朱兰和费根堡姆等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可是服务呢?直到2004年IBM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服务科学研究中心,服务滞后的问题非常明显,与产品创新相比,服务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的理论还不成体系,缺少有价值的服务专著,更缺少国际知名的服务理论大师。
服务设计的历史不长,大学专业里有产品设计,却没有服务设计或服务管理专业,企业有产品设计预算,却没有服务设计预算,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服务设计。中国经济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才整整10年时间,人们对服务的认识仍然十分肤浅,也鲜有杰出的服务企业,这与服务业超过GDP一半的贡献率是完全不匹配的。
第二,多数企业对服务的认识仍停留在被动的(Reactive)售后服务层面上,用户联系他们才会提供服务,把服务等同于产品维修,根本不注重客户体验,不理解主动的(Proactive)服务和预防性(Preventive)服务的意义,更不了解服务与客户口碑及复购的关系,很多企业服务部的工作模式与“救火队”无异,每天忙忙碌碌,高成本,低收益,客户还不满意。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时提供,无法预先存储,而且客户会参与服务过程,服务对象是客户而不是产品,客户对服务的体验十分个性化。很多企业只关注需求体验,却忽视了方便和情感体验,而三方面的综合体验决定了客户忠诚度和回头率。
与制造不同,服务的个性化和非标准导致服务效率比较低。国外很多企业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服务提升,而是改善客户体验,体验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场景、交互和感知,杰出的体验包括客户触点、客户旅程、服务蓝图、服务设计等,通过优化客户旅程来提升业绩增长。
1994年服务设计课第一次出现在德国科隆大学的课表上,2004年IBM成立了服务科学研究中心,此后三年IBM的服务税前利润率提升了2倍多,从6.7%提高到14.1%。美国Qualtrics公司也成立了客户体验管理研究院,专门研究如何通过提升客户体验,来实现企业的有机增长。
第三,很多企业还在用线性思维来看待服务,以为服务贡献率低,必然就不重要,从而喊出了“终身免费服务”的口号,还自以为是中国企业的“营销创新”。采用线性思维,只是以营业额来衡量重要性,却看不到服务是无价的(Priceless),而不是免费的(Free),缺少理论指导,只会让服务越做越难。
企业需要的是“专于事”、“善于思”和“敏于行”的员工,可很多员工只有执行力,缺少思考力。工程机械行业还没有一本有指导意义的服务管理专著,或配件库存计划指南,真心希望中国大学也有服务设计课程,企业也设立服务研究院,中国人也能提出服务创新理论,写出优秀的服务专著,不要让价格战成为我们唯一的竞争武器。
终止免费服务的政策,中国品牌才能真正兑现服务价值,否则杰出的服务就只能是一种奢望。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转载时未经作者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