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情况。
我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过程中,我国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的制造业集群构建已展现出体系完备、配套完善、组织协作能力强的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10年来,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迈进,大国重器亮点纷呈:“蛟龙”潜海、双龙探极、C919试飞、“嫦娥”揽月、“北斗”组网、“九章”问世。与此同时,工业产品供给量质齐飞,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中高端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优化创新体系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密切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介绍,2012年—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远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从创新体系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说:“10年来,从基础材料、基础软硬件到重大装备、重大工程,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载人航天、高铁装备、北斗导航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日益加快,‘并跑’‘领跑’领域加速涌现,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迈上新台阶,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谈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介绍,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建成5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183个二级节点,实施381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热门推荐